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政治与法治 > 全面依法治国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7 题号:227549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两会,这扇观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传递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

夯基固本,循法而治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一部部务实管用的法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个个方便有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服务发展,保障善治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后,各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依法行政,利企便民,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刀刃向内,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一年来,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传递出坚守人民立场、守护人民幸福的法治精神,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从“打击局部”到“聚焦整体”,司法机关跳出“办案”,关注“治理”,释放出积极效能。

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和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法为纲,循法而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全面依法治国,从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得到快速发展,科技的新发展也同步带来了违法犯罪手段的新型化。当前,我国的犯罪结构正逐渐转型,其中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犯罪形式日益成为“主流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新型犯罪具有完全不同的犯罪特点,犯罪的技术性、跨域性、综合性等明显增强,行为人利用不同领域管理漏洞、各部门协调困难,组织化、链条化运作,跨境跨地域实施犯罪,造成线索追查、案犯抓捕、行为证明、资金追回、归责构造、共犯认定等问题的难度大幅提升。事后的惩罚固然能对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起到一定效果,但更为迫切的是要立足源头治理,加强事前预防,防控并重,在各类机制、体制上更为实质性地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整治社会环境中的违法机会因素、犯罪氛围影响,避免更多群众盲目卷入违法犯罪活动,全面保障人民的财产权利。特别是需要强化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强化系统观念,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重视不同领域犯罪治理措施的整体协同、有机配合。

材料二   14岁的小玲是一位初中生。2013年12月,小玲的父母协议离婚,双方约定小玲由父亲王某抚养。之后,小玲与王某共同生活。2021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小玲与王某因在观念上不一致而经常发生争执。2022年10月,王某因家庭琐事殴打小玲,致其身上被打出多道血印,小玲当即报警。当地派出所接警后,民警联系小玲母亲李女士让其临时照料女儿。李女士赶到现场后,心疼不已,小玲当场请求母亲起诉变更抚养关系。11月4日,李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变更抚养关系,由其直接抚养小玲。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科学应对犯罪新型化挑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民事权利与义务的有关知识,分析法院会作出怎样的判决,并说明作出该判决的理由。
2023-02-10更新 | 39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早在战国时期,秦孝公问商鞅:“法令以当时立之者,明旦欲使天下之吏民皆明知而用之,如一而无私,奈何?”卫鞅曰:“治道运行,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可见良法之治和法治信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今朝,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法连着你我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路该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同志给出了坚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20年5月28日,人民大会堂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新中国条文最多的一部法律,1260个法条,对应着细致入微的民生关切;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7编和附则,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问题探究1】
我国为什么要颁布民法典?
2021-09-13更新 | 86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5年全国人大法工委明确“两步走”的编纂思路,民法总则与民法分则各自经历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工委修改的程序,最终于2020年5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于2021年起正式实施。

材料二   针对民法典草案,全国人大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共有425600多人参与,网民意见总数达到102万。除了网上征求意见以外,还召开座谈会,发函征求地方人大、中央有关部门、有关法学教学研究机构的意见,另外,全国人大法工委还在湖北、江西、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民法典的编纂、出台过程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原则?
(2)结合材料二,阐释全国人大在立法过程中会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的原因。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将如何参与到立法实践中?
2022-07-08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