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国两会,这扇观察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传递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进展。

夯基固本,循法而治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党中央明确提出的立法、修法项目,列入立法规划重点推进,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一部部务实管用的法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个个方便有效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发挥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服务发展,保障善治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后,各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依法行政,利企便民,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同时,刀刃向内,认真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公平正义,人民福祉

一年来,人民法院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案件539.1万件,同比增长14.2%。“‘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传递出坚守人民立场、守护人民幸福的法治精神,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从“打击局部”到“聚焦整体”,司法机关跳出“办案”,关注“治理”,释放出积极效能。

全面依法治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和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2024-05-29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先有“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又有哈尔滨“冷冰雪”点燃“热经济”。2023年以来,我国旅游业恢复势头强劲。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业稳定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

我国现行旅游法是2013年4月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曾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过两次适应性修正。旅游法律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服务供给持续改善。

当前,旅游行业也面临一些新形势和新问题,如“零负团费”问题尚未彻底根除,自驾游、研学游、户外探险、在线旅游、民宿、元宇宙、数字文旅、沉浸式剧本杀等新业态、新模式亟待规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需要彰显。目前,旅游法(修改)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旅游法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律是最根本的保障。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加强产权保护、支持民企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浙江、山东等多地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但目前我国尚未有一部针对民营经济的国家层面的专门性法律。

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提案,提出了禁止宏观调控部门与市场监管部门歧视民营企业;实施对各类企业平等一体监管,杜绝选择性执法;追究企业家刑责时,甄别股东个人财产与公司法人财产、股东股权与公司法人产权、个人财产和其他家庭成员个人财产之间的边界,避免一人犯罪殃及整个企业或企业集团等立法方面的建议。2024年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今年将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知识,阐释当前我国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的积极意义。
2024-05-21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预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领航、举旗定向的十余年,也是河南黄河依法治河管河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十余年。

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制定《河南黄河依法治河管河实施方案(2016-2020年)》《河南黄河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等,强化黄河系统保护治理;围绕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河南省人大制定并印发《河南省黄河工程管理条例》《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河南黄河河务局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两个抓手”行动,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河务牵头、治河引领、环保智能、联审联批、联防联控”黄河治理模式;全省法院审结各类黄河流域环境资源案件10041件,充分发挥民事审判救济和赔偿功能,赔偿金额达1.09亿元;依托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将普法宣传与法治教育充分融合,发动群众以行动共护母亲河。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分析河南是如何以法治方式保护黄河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随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动国家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选举法、刑法、刑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新时期国家立法步入正轨的标志性时刻。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民法通则,结束了新中国没有系统的民事立法的历史;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刑法作出全面修订,形成比较完备的刑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告形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袅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诞生。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启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到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从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到修改行政诉讼法破解“民告官”难题;从制定监察法保障监察体制改革,到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截至2024年2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0件。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江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2014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2020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首部全面、综合、系统的地方性法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将每年的6月定为省生态文明宣传月,培育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考察江西时,对江西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1月26日,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决定》,明确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强化监察监督、调查处置;惩治各类环境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落实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义务和贵任,支持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的强大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江西是如何以法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以法治推动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升,人民对美丽环境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工作内容
党内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在环境法治建设和改革中起到先导作用。
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由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和生态保护法三大部分组成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如2022年10月,苏皖两省三市协同立法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
环境行政执法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跨区域协同,目前在长江流域、京津冀地区等地建立了不同样态的跨流域、跨区域协同执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完善法治体系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
2024-02-14更新 | 39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拉练一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法典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

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规划指出,积极研究推进环境(生态环境)法典和其他条件成熟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环境法典编纂已经进入立法机关的议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切实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道路”,“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环境法典不可或缺。尤其在针对不同问题和领域的环境单行立法越来越多而对生态环境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日渐迫切的现实面前,通过法典编纂对现行法查缺补漏、合并精简,并结合国家目标和人民期待进行制度创新、扩展和提升,确有必要,也大有可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将编纂环境法典列入立法规划的原因。
2024-02-03更新 | 28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文科综合政治试题【河南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后,中央网信办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普法优势,深入开展相关普法宣传。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场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互联网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开展普法活动,把有意义的法律内容做成有意思的普法产品,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准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点对象,针对互联网企业及从业人员、青少年网民等,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式普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普法实效。

开展全民普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工作。有观点认为: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法宣传就能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全面开启了我国慈善事业法治化的道路。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从总体看,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还存在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要求,结合各方面意见,采用修正方式对现行法进行修改完善。近日,经过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次审议后的慈善法修正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根据修正草案,个人求助行为和提供个人求助的平台纳入慈善法规范,规范个人求助行为,明确个人、网络服务平台、监管部门的权责义务边界,建立民政、公安、医院等部门的共同协调审核机制,并授权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让爱心和善举惠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慈善法的修正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