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材料一   南宁市长道歉了!就近期广大市民和网友反映该市道路停车收费标准偏高、停车位划定不合理、收费存在乱象等问题,南宁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南宁市长代表市政府向广大市民朋友表示深刻的检讨和深深的歉意,他表示:“对广大市民和网友提出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高度重视,深刻反思,立即行动,将针对城市道路停车收费管理作全面调查,开展相关工作,边查找问题边整改。”

面对争议,当地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展开了一系列整改行动。召开南宁市道路停车位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听证会,派出调研组开展停车收费实地调研,……这些亡羊补牢的举措是正视民意、尊民意的体现,表明当地政府取信于民的努力、知错就改的决心。


(1)有市民说,只要政府严格执法,就能使城市管理规范有序。请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法治应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着色,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彩。


(2)请你以“法治,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符合逻辑;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不少于150字。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民法典的编撰,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它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认识予以评析。

2024-04-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上海世外附属海口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选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全国人大代表充分审议和讨论的基础上,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1.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2.关于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决定;

3.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批准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4.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批准2024年中央预算;

5.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6.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7.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一权威。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通过其中21件,24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20多万条。

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每一个立法环节都把好宪法关。统筹立改废释纂,坚持时、度、效相统一,在立项、起草、审议、表决等各环节把好质量关,保证立法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

(1)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
(2)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提高立法质量的。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材料二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与此同时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三   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民法典》的实施。
2024-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等地设立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宣传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都通过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

6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带动各地建成基层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直达国家立法机关,保障了国家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真正实现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6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

【立法先行】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地方组织法》于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此后,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和2015年先后作了五次修改,推动地方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不断与时俱进、发展完善。为适应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2022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地方组织法》又进行了第六次修正并表决通过。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多层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既回应现实问题,又彰显法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有人认为,良法之下必有法治国家。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良法善治】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地方组织法的制定严格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定,保持地方政权机关组织、职权和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

★地方组织法的制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反映渠道,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地方组织法明确了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明确地方政府要坚持政务公开,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明确地方政府应当依法接受监督。


(2)地方组织法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典范,请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分析立法工作如何体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的。

【学法用法】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1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从此有了“安全锁”。某同学参加班级组织的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为题的演讲活动,以下是他的演讲稿提纲。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我
同学们: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个人信息的基础性法律,明确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加强敏感个人信息保护等,为公民在数字社会中的权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将深刻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自觉把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4)运用“全民守法”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演讲稿提纲。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合乎逻辑,条例清晰④字数不超过100字。
2022-06-2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

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终于形成了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1)结合材料,说明民法典立法过程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民法典立足中国国情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请你谈谈应该如何在守法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现行婚姻法等9部法律同时废止。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1)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你根据材料结合“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请就如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两条合理建议。

9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民法典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我国民法典编纂采取“两步走”,即首先制定民法总则,然后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法典。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门立法工作机构,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结合材料,说明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是如何行使立法权的。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请就如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