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专家称:民法典的编撰,是我国科学立法的典范。它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是科学立法的典范。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认识予以评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材料二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与此同时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三   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民法典》的实施。
2024-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认真开展研究,广泛深入调研,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所涉及的问题,立法机关认真研究,并在草案修改中加以体现。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领域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大到房产买卖、公司设立,小到针头线脑交易、物业费缴纳……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高空抛物、占道纠纷、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民法典也一一为人们解答。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一个个法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必将正确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更好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1)阅读材料,结合民法典编纂,围绕“科学立法”、“良法之治”、“公民权利”等相关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就一点深入分析,也可以全面论述,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为民法典的实施提出两条建议。
2022-01-04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二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材料三   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民法典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民法典草案内容全面,体例科学,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编纂民法典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公众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优势。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
2021-11-12更新 | 29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B)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展现出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是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党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协商性法治,坚持在实践中渐进发展法治。

材料二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多方合力:法律要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各级国家机关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民要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2)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

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终于形成了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1)结合材料,说明民法典立法过程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民法典立足中国国情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请你谈谈应该如何在守法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现行婚姻法等9部法律同时废止。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1)民法典的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你根据材料结合“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请就如何“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提两条合理建议。

8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方面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民法典制定过程是科学立法的一个典范,请根据材料加以说明。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当代中国的立法正朝着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立法质量逐步提高的目标迈进,而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在进一步扩大。

202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山西太原出席第二十六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

栗战书强调,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在立法工作中都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把立法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要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立法中为什么要坚持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10 . 2014 年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6—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7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2018年 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2019 年 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决定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讨论与审议。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十余次通过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0 年两会期间,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出100 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 40 余处。2020 年5月 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助推"中国之治"跃上更高境界。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过程是如何坚持这一基本方式的。
2021-03-16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