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制生产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4 道试题

1 . 材料一如果说瓯越文化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那么在明清时期在瓯越文化史上显现的却是一种沉寂的气氛。这种沉寂气氛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因为明清政府对经济的高压管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如无法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在文化上也就难以有新的发展。

——选自《瓯越文化史》

材料二 作为瓯越文化发源地的温州,在新中国刚成立时还是一座闭塞落后的城市。2022年第一季度,温州GDP全国排名第27名。回看城市的发展历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州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巨大跨越,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温州的成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命力!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知识,具体阐述“旧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温州取得成功的原因。
2 . 唐代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短短的几句诗反映了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悲惨生活和所受的残酷剥削,下列对这首诗所呈现的社会现状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诗句

社会现状分析

耕种山田三四亩暗指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苗疏税多不得食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输入官仓化为土表明征税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岁暮锄犁傍空室表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发展有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划分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据是(       
A.人的发展状况B.地理环境的状况C.生产力的水平D.生产关系的性质
4 .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围绕“阶级社会中剥削的秘密”这一主题进行提问,如果你是参赛选手,你应该选择(     
①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②资本家提高工人工资待遇——逐渐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这是奴隶被奴隶主剥削的直接原因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依附于地主,完全失去人身自由——这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之一,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古罗马文明时期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而同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几个朝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在中国战国时期,私有制逐渐确立起来,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在中国秦汉时期,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手工业部门
③在古罗马文明时期,铁制农具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④在古罗马文明时期,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该诗描写了农夫与公子王孙这两个对立阶级完全不同的心理和状态,预示着北宋王朝阶级矛盾正在日益激化。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封建等级制度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
③农民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占有
④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23-09-29更新 | 656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②“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③“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农民劳而不得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9-29更新 | 422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他们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二   据清代文学作品和史书的描述,地主郝氏,一次待客就用去白银10万两;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工人没衣裳;建筑工人住窑房。”


(1)分析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异同。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童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最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依附农在历代有私属徒、部曲、佃仆等类型;佃农在历代有佃客、庄户、田客、佃户等别称。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营中的典型形式。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征。
10 .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下列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的特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奴隶社会:奴隶劳动的绝大部分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劳动者成为雇佣工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