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探索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从此,中国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局面,走上了欣欣向荣、独立发展之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以及创造性1966年的十年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钢铁、机械、石油工业等都获得长足发展;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长期不懈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期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57—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是1950---1956年的4.9倍。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但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至暗时刻”,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我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巨大成就,但也经历了严重曲折。


(1)中共八大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有人认为新中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后四十年成就巨大,可圈可点,而改革开放以前30年则一无是处,只有曲折与错误。你是否认同这个说法?并阐述理由。
23-24高一上·全国·课时练习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由。
2023-07-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2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由。
2023-02-14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练习

6 . 有的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与“现代”这两个历史开端时,提出了“两炮论”:

第一炮——1840年,英国依仗“坚船利炮”将中国由“古代”打入“近代”。

第二炮——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将中国由“近代”引向“现代”。

在持“两炮论”的学者看来,中国不是自行走向近代和现代的,而是被外国“轰入”了近现代。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两炮论”进行分析评价。
2022-05-26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农村依次开展了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等变革。每一次的变革都意在解放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2000年以后,我国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不断推进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经营方式的改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富了村民钱袋子。

材料二   由于党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估计不足,对掌握经济规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1958年,发动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但是由于超越阶段,急于求成,反而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人民生活遇到极大困难。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指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农村改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理由。
(2)有人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导致当时国家经济社会倒退。所以那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请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对“所以那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6年至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左右,国家财政收入总额增加了94.4%,国民收入总额增加了近80%;石油全部自给;粮食产量增长11%;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的4.9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


有人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完全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请据此加以分析。
2022-01-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班同学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


下列是该班同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研究和讨论,请你积极参与。
(1)小华同学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绘制成一个年代尺,但有些内容还没有完成。请你帮小华将年代尺补充完整。

(2)小明对小华绘制的时代尺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的。你是否同意小明的观点,并简要阐述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在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国化的产物。

材料二       1956年至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1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左右,国家财政收入总额增加了94.4%,国民收入总额增加了近80%;石油全部自给;粮食产量增长11%;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的4.9倍;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2)有人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完全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请据此加以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