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2024年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我们一起回顾了“2023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坚实”“我们走得很有力量”“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我们走得很显底气”。对此,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走得很坚实——改革措施更有力,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和筋骨
②我们走得很有力量——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逐梦脚步更铿锵
③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新时代精神风貌充分展现,以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④我们走得很显底气——坚定文化自信,为深入建设文化强国注入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205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 . 下面是某班同学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的一些图片。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经济                                 法治                                     重大工程

①我国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②我们开始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方位上
③中华民族迎来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已经发生深刻变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质上都是以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为根本目的的革命性实践,都是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的不同阶段。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②新时代必须深入推进社会革命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接续推进社会革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9更新 | 25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求索中,科学社会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党和人民发展需要,持续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鲜活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启示我们要(       )
①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②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
③不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
④以应对风险挑战作为中心任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立足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题中之义
④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相互包含又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反映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历史巨变,既遵循其固有发展规律,也有其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在现代化理论谱系中,诸多思想大师提供的诸多药方,似乎都与“西方化”同义,都以西方为模板而展开。西方国家在通过现代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西方文明之后却也率先进入了更加难以名状、蒙昧昏暗的“后现代”时代:持久失业、金融危机、恶性通胀、环境污染、精神空虚、贫富差距、阶层割裂、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政争党争等。

材料二   近现代中国史也是一部现代化的进程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生命代价都没有完成国人的夙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不断探索自己独特的现代化道路。然而最终点燃中国现代化轰轰烈烈进程的是改革开放,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口第一大国的资源动员力量,极大地推动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的进程,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现代化的下一程该如何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以中国式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深刻历史逻辑。
(2)“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中国国情,又极具全球视野,彰显着中国智慧。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此加以说明。
(3)“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结合材料,分别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具体的角度各列举1例。
2024-04-04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中学、石光中学、季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很多场合都论述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材料一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加大工程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工程师的社会地位,为他们成才建功创造条件,营造见贤思齐、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新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希望全国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锻造精品工程,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2024年1月19日在“国家工程师奖”首次评选表彰之际作出的重要指示

材料二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1)请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原因。
(2)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以青年科技工作者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提纲。(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150字左右)
8 . 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梦的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②每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
③小我融入大我才能人生出彩
④人民是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①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②彰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③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实践证明(  )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主义道路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正确选择
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民族复兴提供政治保证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