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22-23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此可见(     
A.全面依法治国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B.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发挥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C.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D.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 . 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这说明我国坚持(     
A.立法机关严格立法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保障群众的司法权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 扬帆奋进新时代书写法治新篇章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
2.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我国最早制定成文法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统一六国时期
D.唐朝时期
3.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已生效的法律共有260多部,其中绝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来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这体现了(     
A.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发挥了立法职能
B.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逐步落实
C.法律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手段
D.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
4.(多选)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展开。下列行为与之一致的是(     
A.人民: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B.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C.监察委: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D.法院:推进公正司法维护正义
5.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工程,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与规划,更需要公民与全社会的参与与推动。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同时,这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的主要职权是最高_______
(2)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与“法治”一字之差,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已由立法为主进入立法与执法并重阶段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果丰硕
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相当完备
(3)(多选)青少年在宪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崇尚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认真学习宪法,树立宪法观念
B.为修改宪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C.积极参加普法活动,促进宪法宣传
D.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宪法,按宪法规定办事
2022-07-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政治试题

4 . 高三学生小孙在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之后感慨道:“我们国家一笔一划描绘法治中国宏伟蓝图,一砖一瓦建设法治中国坚实大厦。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治,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1)从“法治兴则国家兴”可必然得出(     
A.法治不兴,则国家不兴
B.国家兴,则法治兴
C.只有国家兴,才法治兴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说“法治”、“人民”和“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
2021-12-24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会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1)建设法治中国,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民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依法撤销与宪法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
C.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基础
(2)请举出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一个例子。
2021-12-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C.人民当家作主D.人民民主

7 . 材料一   20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面对严重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为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光荣历程记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强调:“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1)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印证了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生态道德素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请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评析:加强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021-05-0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民法典姓“民”,意味着它以民为本,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这是民法典的特色所在,也是民法典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有人认为,民法典的制定,开启了中国公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请运用所学内容,简要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021-04-23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新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下表反映了该法典的主要立法进程:

时间活动形式主要成果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
2016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
确定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
2018年8月
2019年12月
编纂民法典过程中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10次累计收到102万条意见
立法调研27次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1290名代表提出3049条意见
修改民法典草案100多处
审议、表决并高票通过民法典

注:民法典既注重民事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的科学设计,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制度、民法规范,展现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


(1)基于上述信息,有法学专家认为:“民法典的制定符合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人民日报》对民法典的评价如何体现这一基本规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链接: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021-01-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10 .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任务顺利完成。民法典编纂过程中部分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参与网络讨论收集意见和建议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
10次10次42.5万人102万条3次

说明: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面对上述数据,小李同学盛赞:民法典的编纂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诠释,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观点。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链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尊重群众,尊重实践。


(2)分析说明此次立法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合理之处。
2021-0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