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1年3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16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科学立法,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③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要不断提升司法机关水平,务必从严司法,保障司法公正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 . 2021年年初我国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乡村振兴的重点走向了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下,要进一步健全党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各方协同,推动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这要求(        
①发挥德治对法治的保障作用,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②探索“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民主监督途径
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深入推进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这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30更新 | 402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腾冲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政治试卷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由此可见(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首要内容
②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宪执政
④依宪治国是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4 .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这表明(     
①国家制定法律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          ②本次立法旨在完善国家的根本大法
③法治由本国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④《民法典》保护每个人的各种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和依法治国的主体分别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法治政府   ③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人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我国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总目标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做法
③需要发挥人民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④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依法治国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权威;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以保证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阐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8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规划和纲要的制定过程如下:

时间内容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担任组长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文件起草组。
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
2020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于2020年10月召开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8月文件起草组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
人民日报、新华社、以及“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建言专栏,征求干部群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民的意见建议。
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征求意见、听取建议,认真修改完善。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1年3月规划纲要草案报送“两会”,提请全国人大审查,全国政协讨论。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结合规划和纲要的制定过程,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华经典名句,生动地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用典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释一致的是(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宋史·苏轼列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