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荀子·君道篇》中说:“法者,治之端也”,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韩非子认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严守法纪,才能兴旺繁荣,否则就会衰弱败亡。这启示我们(       
①要从礼法出发,强化道德对法律建设的支撑作用
②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要坚持依法治国
③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④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在社会发展民众生活中扮演起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持续爆出的数据安全事件一直令各国政府和民众堪忧。我国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治理“跟上脚步”,《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在2021年相继施行,加上2017年开始施行《网络安全法》,我国数字经济时代三大法律支柱体系基本确立。这表明(       
①法律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也具有社会职能
②基于数字信息特点,要进一步增强法治监管的前瞻性研究
③法治体现全体公民意志,要构建多元协同的数字治理体系
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立法,关键在于制定法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治,美好生活的保护伞,民之福祉,法之所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家庭教育法是我国首部家庭教育领域专门立法,从前期调研到进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2021年的三次审议,可谓十年磨一剑。“家庭教育法”的总体思路是,政府领航掌舵、社会共同推进,突出强调了社会协同的重要性,明确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全社会的责任。该法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新纪元,把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由过去的“家规治家”向“依法治家”转变,营造“以德正己,依法治家”的社会新风尚,推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2022-06-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政治试题(昆明市第三中学、滇池中学)

4 . 海淀区人大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作出了铿锵有力的“海淀表达”。

坚持在区委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人大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年度工作要点、区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党组工作开展情况等重要事项率先尝试设立就职宣誓制度,依法由区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常委会通过任命后,适时进行就职宣誓。海淀的生动实践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确立宪法宣誓制度提供了实践基础和重要参考。

结合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评议。人大代表当“考官”,政府部门来“应考”,提高了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改进了工作作风。

指导各街镇认真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通过代表信息公开、选民接待日、代表进社区、“代表联系选民月”、代表集中述职等形式,密切代表和选民之间的联系,听取民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海淀表达”所彰显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出台过程(其中每一步都会广泛征求意见)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党的建议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中央政治局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务院相关部委公布本部门“十四五”发展规划
由此可知(     )
①科学立法必须合理配置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依法执政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④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5更新 | 569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各级领导干部的信念、决心、行动,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影响深远。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从其踏入干部队伍的那一天起, 就要开始抓,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依法治国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②党员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③共产党员要牢牢记好“法治”是第一粒扣子的初心和使命
④党员干部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全社会法治氛围
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
2021-08-17更新 | 106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文综政治试题(八)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2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

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华经典名句,生动地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用典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释一致的是(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②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淮南子》)-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纪纲一废,何事不生(《宋史·苏轼列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报告显示,针对部分地方出台“雷人法规”突破法律规定,少数规定的预算审查监督内容超出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范围等问题,法工委多次开展专项审查,共修改、废止相关地方性法规35件,拟修改、废止680件。材料表明(  )
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慎用权,统一管理国家事务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③我国坚持中央统一领导,地方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维护法律权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