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图油画作品《井冈山会师》(作者林岗)再现了革命队伍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的场景。在巍巍井冈山的环绕之中,在高大青松的掩映之下,老百姓高举旗帜奋力欢呼,与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形成呼应,有力地彰显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预示了井冈山斗争的全盛时期即将到来,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作品赋予了人们对未来历史的想象和构思
②艺术作品给人美的享受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反映中华民族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④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能增强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在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参观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时,他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蹲厉奋发开创新的美好未来,我们应当(     
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在革命文化基础上
③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重塑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     
A.中华传统文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023-03-07更新 | 168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理)
4 . 为让革命文物更好融入城市生活,上海市有关部门注重革命文物外部空间环境的纪念性与开放性,与街区绿地、步行街道、小区广场等活力公共空间的更新激活相结合。另外,在革命文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革命活动与相关史迹相互交错的不同地区,逐步开展资源整合、共享联动,如打造“红色一平方公里”行走路线、“鲁迅小道”等等。这些做法(     
①意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②通过创设全环境育人空间,增强了市民对革命历史的共情
③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内涵和形式,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④挖掘了革命文物的时代价值,彰显出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04更新 | 2301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摸底考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随着文旅经济的兴起,广东省政府及相关各部门、“三师”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和当地政府、民众共同努力,发掘出以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为代表的广东高校办学旧址;以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为代表的办学旧址;国立中山大学、省立文理学院在抗战后期以及私立教忠中学的办学旧址,打造以抗战时期岭南高校迁址粤北办学的历史足迹为主线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历史文化游径”。此举措有利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融,促进经济发展
②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
③更好保护利用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④彰显时代特色,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精神的力量坚不可摧,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犹如鲜活生动的历史链条,把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内在逻辑串接了起来。谱系中每一种精神都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心凝练,展现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彰显了时代变迁的进步潮流。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①源自长期社会实践,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历久弥新
③展现民族整体风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蕴含深厚家国情怀,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前途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延安、河南安阳两地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高扬精神之旗,强调要“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指出这两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丰富了时代精神的内涵
③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革命精神的体现
④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文化,规划提出,推介党史研究重大成果和宣传教育普及品牌,制播《敢教日月换新天》《红船》等专题片,《1921》《革命者》等影片,《大决战》《觉醒年代》《功勋》等电视剧,《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网络视听节目,打造“建党百年书系”“党的革命精神谱系研究丛书”等图书。深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提升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水平,推出百年党史文物大展、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等展陈精品。


(1)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弘扬革命文化的原因。
9 .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举办了主题展览。主题展览展出文物实物1580余件、照片800余张以及大量历史文献、艺术品等,运用VR仿真、虚拟影像、3D多维投影等技术,让参观者能近距离接触见证历史的时间信物,感受先行者们的精神与力量。这有利于(     
①重温峥嵘岁月,创新革命文化的内容       
②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先进文化感染力
③改造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④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建党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22更新 | 2991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3届高三质量监测政治试题(一)
10 .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千秋伟业,再启新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以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党史+艺术”“党史+文创”“党史+直播”等新方式,让党史知识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成为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身边的历史”。探索“沉浸式党课”“红色朗读亭”“行走的党史”等教育手段,让青少年自己扮演党史人物、自己担当党史主播、组队打卡党史圣地,在互动体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有利于(     
①尊重和认同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③继往开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讲好党的故事,用优秀的历史文化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