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1 . 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视界”推出了重磅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新技术结合多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描绘了新时代的壮美画卷。山水之间,有长征五号、“奋斗者”号、神舟十三号,有张桂梅、邓兴和黄文秀,白鹤滩水电站、悬崖村、十八洞村,流动法庭、天眼、边防,G20峰会、“雪如意”、福建舰……主旋律的身影嵌入一个诗意的世界中,能让(     
A.中国革命的辉煌岁月成为亲切和熟稔的回忆
B.人类在生产中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提升
C.数字技术成为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关键
D.人们透过社会生活图景,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
2 . 昆明某校利用暑期带领学生进行红色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重走长征路云南昆明段”,线路如图所示。当他们行进至红军长征柯渡纪念馆参观时,深切体会到战士们在艰苦岁月中的坚定信念和不朽精神。该活动是追忆也是洗礼,其目的在于(       )

①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②弘扬长征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③保护革命文物,振奋民族精神
④学习革命文化,汲取前行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
3 . 被称作红色故都守护者的江西省瑞金市消防救援大队,每逢新队员入队,就会给新队员上一堂“红色接风课”,让新队员听一堂红军史、访一次红旧址等,从新队员入队之初就为其种下“红色的种子”。开展红色文化熏陶课的依据是(     
①积极参与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促进文化交流   
③传承革命文化,激活红色文化的基因
④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3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
4 . 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奋斗歌唱,描写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塑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②倾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问题   
③立足社会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弘扬革命文化,把握文化前进方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联考政治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凭依的正是一种比铁还硬的伟大建党精神。

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重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撕开腹部伤口,咬断肠子,壮烈牺牲。抗美援朝,屡战长津湖,战士们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冲锋的姿态。为摆脱核威胁,数十万人告别父母妻儿,远赴大溪深处,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体,甘做隐姓埋名人,孕育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为实现小康梦,扶贫干部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脱贫奇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在反贫攻坚决胜之时,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奖牌;在建党百年前夕,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庄严仪式,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精神的传承。

谁说历史无言?他们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深层逻辑。
2024-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1.(多选)“落叶满庭阶,秋风吹复起。”落叶自古以来便传递着诗意与哲思,总能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不少城市集合区域特点、历史内涵、建筑风格精心挑选道路,开启“落叶不扫”景观道路计划,让落叶以最温暖的方式演绎城市的浪漫与温柔。“落叶不扫”可以(     
A.唤醒人们的文化记忆,让价值观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
B.漫步街头欣赏秋色演绎的诗意,丰富审美情趣
C.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感悟其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D.使城市历史文化与落叶之美有机结合,丰富审美情趣
2.2023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章总则中指出: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的释义(     
A.用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划分方法明确了“黄河流域”的外延
B.采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的本质属性
C.同时揭示了“黄河流域”的内涵和外延
D.用语词描述了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
3.(多选)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乐者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调,从而形成美妙的音乐。正如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材料说(     
A.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D.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4.(多选)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A.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B.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收录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江西上犹县红军渠、西藏札达县英雄渠等86处红色水利遗产。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为什么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文化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________________
(2)燕赵大地英雄辈出,红色文化光辉灿烂。请聚焦一处河北红色文化遗产,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一条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某等人因不满某商家的“剧本杀”游戏服务,上网发布差评,该商家遂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与张某等人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游戏包厢监控视频录像片段、张某等人的微信账号信息,还称“可向公众提供全程监控录像”。

其后,张某等人认为商家上述行为侵害了自己的隐私权、名誉权和个人信息权益,起诉要求商家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及赔偿精神损失等。商家则以张某等人恶意发布差评为由,要求张某等人承担侵害名誉权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张某和商家的要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024-01-1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2(上海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主义这一肇始自西方的学说,从传入之初,便与中华文明产生了共振。

坚持“人民至上”,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多元一体”的民族史观,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闪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一家”的智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既葆有马克思主义之魂,更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真理本土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过程。

百余年来,一条脉络鲜明呈现——以“中国梦”唤醒中国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性地凝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推动形成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既让中华文明穿越时空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更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1)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用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百年历史中不断取得胜利并走向辉煌,是因为自成立之日起,就认清了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是与众不同的。党带领人民经历了28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纵观世界变化,立足基本国情,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逐步实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奋进。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都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留下了很多昂扬向上、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竹筠

爸爸不盼望你当什么名人,而想让你尽早成为一个人格、素质俱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孔繁森

铮铮誓言,切切叮咛。他们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红色家书是峰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是共产党人璀璨精神图谱的生动描画,也是康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一份珍贵精神遗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党是如何带领我们不断前进的。
(2)红色家书是赛续红色基因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珍贵精神遗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加以阐释。
(3)某班举办以“致敬英雄彰显青年担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撰写一份发言提纲。
要求:①紧扣主题,逻辑严谨;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分;③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200字左右。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坚定文化自信。

2022年7月16日,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 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4-01-09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峰会
10 . 央视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从文化传承工程、中华文明探源的考古新发现等角度溯源历史、寻脉中华,呈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盛景。节目精选三个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国家版本馆、《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着眼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大范畴,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可见,央视2023年《开学第一课》(       
A.直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B.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C.旨在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D.向青少年展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