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2024年1月16日,抖音直播发布2023年度平台治理盘点,全年有29万个账号直播权限被无限期回收,这些账号包含涉诈骗、赌博、色情导流等黑产账号19.2万个,以及百万粉丝级账号103个。抖音平台配合警方全年抓捕黑产团伙等犯罪嫌疑人超300名……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是(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             ②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降低文化产业的商业性,提升社会效益             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激浊扬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 . 2024年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阅读材料,回答小题。

1.互联网作为科技革命的产物,一方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在政治、科技、资本、利益、社会心理等驱动下,呈现出鲜明的传播效应、放大效应,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上舆论工作,曾经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揭露、分析并解决矛盾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下列对党重视网络舆论工作理解有误的是(     
A.重视网络舆论工作可以克服思想意识多元的冲突
B.社会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C.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D.是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要求和表现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八)政治试题
3 .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文物,那些抽象的历史故事、思想智慧、价值理念能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件件青铜器皿、一方方摩崖石刻、一片片竹简木牍,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可见,保护文物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的精神和形象
②研究中华文明演进,从历史中感受文化魅力
③挖掘文物文化价值,把握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④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保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9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池州一中等校联盟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联考政治试题
4 . 当前,一些纪录片的创作者以充沛的情感记录时代中国的不同侧面,用真实的力量描摹着澎湃中国的现实图景。通过他们的真实记录、认真描摹、广泛传播,人们品读到了这样的故事——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在奔腾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梦想正在变为现实。这些纪录片(       
①回应时代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能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能转化为激励人们投身国家建设的精神力量
④与时俱进地发挥了文艺作品激浊扬清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①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坚守了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国传统文化“根脉”
③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价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④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从中央广播电视台公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开始,“龙行龘龘”一词被人们广泛关注。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为“(da)”,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作为一个生僻字,它几乎没有被实际使用过,但是中国文字文化积淀深厚,类似的生僻字都在典籍中留了下来。今人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它们打捞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可见“龙行龘龘”(     
①增强文化包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对接时代需求,为历史古韵赋予时代风华
③跨越时空局限,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创新文化内涵,昭示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 . 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将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与中华民族千年理想有机结合;倡导“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协和万邦的和合智慧有机结合⋯⋯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     
①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④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会议强调,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这要求我们(        
①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②把诚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③将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
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良好风尚的形成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9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基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网络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培养健康、有益的网络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①能够增强以文化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②能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③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④能够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24-04-16更新 | 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
10 .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根据这一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
②“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物质和精神根基
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七) 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