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436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法动。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完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和乡村工程。发展档案事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推动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文化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回答:
(1)从文化的功能角度,说明做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2)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就做好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2条建议。
2024-0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志愿者被杭州人民冠以“小青荷”之名,谐音“亲和”,寓意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气、亲和力的群体。2023年杭州亚运会之际,“小青荷”把与各代表团成员的沟通交流,当作展现中国青年精神面貌、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让世界看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共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朝气蓬勃的风貌、热情友好的微笑、专业细致的服务,迎接五湖四海的来宾。志愿者作为中国的最美“名片”,以青春之名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人文精神,让文化在交流与交融中绽放光芒。


假如你是一名参与杭州亚运会的“小青荷”,参加志愿者出征仪式,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用“我以志愿写青春”为主题写一篇发言提纲。(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200字左右)
2023-12-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3+3+3”2023-2024学年高三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的第三年。民法典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全面总结我国70多年来的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它直面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比如,明确禁止高空抛物,捍卫“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与公序良俗、绿色六大原则,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彰显。民法典同样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由于互联网对损害后果“无限放大效应”的特殊性,它创设了更正权、删除权以及禁令等和互联网发展相匹配的民事法律机制。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集纳了中华民族的公序良俗,继承了传统道德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断规定,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充分借鉴当今世界大陆、英美两大法系经验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是对外国法律的“照单全收”。

(1)法律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民法典必然要回应社会热点与时代诉求。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哲学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民法典的编纂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启示。
2023-12-2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在这一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文化发展大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并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新时代神州大地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新时代中华文化澎湃起创新创造的无穷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行动指南。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予以说明。
(3)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和要求。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请列举一个能彰显文化自信的文化作品或文化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我们党赓续传承的文化自信。文化彰显力量。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一百多年来,从“文明蒙尘”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历程充分彰显了文化自信赋予中国人民日益增强的志气骨气底气,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动人、最具说服力的中国故事。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2)中国式现代化彰显我们党赓续传承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3)班级举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主题班会,请你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2023-12-12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永寿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高考分科调研模拟测试一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1)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11-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所谓文化主体性,从文化内涵上来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从文化发展上来看,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实践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3-11-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2年年末,“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以43个非遗项目领跑世界,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色彩”。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折射出世界人民对“谦、和、礼、敬”观念的共同追求。悠长岁月中,中国茶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融入不同肤色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全人类美好独特的东方记忆。茶香在新时代焕发看新的生命力,以这个时空特有的形态,滋养着人心深处的柔软。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对“中国茶成为全人类美好独特的东方记忆”进行分析。
(2)立冬已过,小将至天气渐寒的时节,你和朋友一起约了“围炉煮茶”并拍照发朋友圈,请为你们的图片配上优美的文案。(设计两条,每条不超过20字)
2023-11-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0 . 2023年9月11日,历史文化纪录片《沙元炳》在如皋文化馆首映。沙元炳是如皋近代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诗人,为推动如皋城市近代化变革贡献了毕生心力。

该片以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实地采风、实物遗存、专家访谈、情境再现等表现手法,全景、立体式再现沙元炳在实业与教育救国之路上的开创精神和巨大作为,充分展现了沙元炳实践实干、造福民生的企业家精神与爱国爱乡的为民情怀。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鸣昊表示,触摸历史才能感悟传承。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沙元炳先生“诚信诚实、实践实干、合作共赢、爱国爱乡”的精神品质,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加快推动如皋高质量发展。


光影重塑记忆,故事打动人心。作为一名高中生,《沙元炳》首映成功一定让你有所触动。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要求:①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10-18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