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


(1)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和独特优势。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己;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11-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所谓文化主体性,从文化内涵上来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内在质的规定性;从文化发展上来看,主要表现为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展现出巨大真理力量和强大实践伟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谈谈如何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2023-11-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2023年9月11日,历史文化纪录片《沙元炳》在如皋文化馆首映。沙元炳是如皋近代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诗人,为推动如皋城市近代化变革贡献了毕生心力。

该片以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通过实地采风、实物遗存、专家访谈、情境再现等表现手法,全景、立体式再现沙元炳在实业与教育救国之路上的开创精神和巨大作为,充分展现了沙元炳实践实干、造福民生的企业家精神与爱国爱乡的为民情怀。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鸣昊表示,触摸历史才能感悟传承。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沙元炳先生“诚信诚实、实践实干、合作共赢、爱国爱乡”的精神品质,增强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加快推动如皋高质量发展。


光影重塑记忆,故事打动人心。作为一名高中生,《沙元炳》首映成功一定让你有所触动。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短文。要求:①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10-18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某校组织学生对西方宗教节日在中国的现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高二(8)班调查组经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①(单选)参与动机调查

A.主动参加,文化活动太少,找个机会玩玩。(95人,占51.07%)

B.商家搞活动促销被动参加。(67人,占36.02%)

C.赶时髦,不参加会被别人觉得土。(22人,占11.84%)

D.基于信仰主动参加,寻找灵魂寄托。(2人,占1.07%)②(单选)参与程度调查

A.曾经参加过圣诞节或者复活节等西方宗教节日的庆祝活动。(112人,占60.1%)

B.宗教文化属于唯心主义,主动拒绝。(41人,占22%)

C.不知道,从来没参加过。(33人,占17.7%)

③(多选)参与后的影响调查

A.不再参加了,因为国家不支持,但不知道为什么。(61人,占32.79%)

B.没影响,和从前一样。(55人,占29.56%)

C.后悔参加,因为疏远了本民族文化。 (52人,占27.95%)

D.好玩,对宗教有了亲近感。(41人,占22.04%)

E.参加后觉得民俗活动好土。(27人,14.51%)

F.有大家庭的感觉,还想再次参加。(23人,占12.36%)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据该调查报告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几点建议。
(2)在调查总结会上有同学认为,“西方宗教文化非我国主流文化,不需担心。”请你参与此问题的讨论并从矛盾主次方面角度阐明自己的观点。
2023-10-0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包括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强人才队伍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对我国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启示。

6 .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央视网2018年“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是对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积极响应。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2)从文化角度说明,为什么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能够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2-12-09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7 . 2022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办“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的相关举措与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部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明显提高,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发挥先进典型模范作用,先后授予136个集体或个人“时代楷模”称号,299人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表彰300个“最美奋斗者”,发布736个“最美人物”,评选11585个“中国好人”;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高标准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推进《复兴文库》等文化工程,实现了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影视方面,聚焦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山海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觉醒年代》《功勋》等一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圈粉无数;中国成为图书、电视剧、动漫等领域世界第一生产大国,电影市场规模屡创纪录、银幕数和票房收入跃居全球第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这十年”为实现2035年目标做出的努力。

8 . 近几年,中美博弈日益激烈,2021年国庆节以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集结一流制作团队、塑造丰满人物形象、运用高科技拍摄制作技术……这部影片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战争场面,唤起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和集体记忆,是典型的中国人物和中国故事,致敬了伟大精神。影院里,观众的反应更是令人动容,有观众在影片结束后肃然起立敬礼,向影片中的英雄先辈们致敬;有观众看完长达十几分钟的字幕后仍然久久不愿离去。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长津湖》成为“2021年爆款剧”的原因。
2021-11-20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蕲春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文化建设紧密衔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重大国家战略,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3196个公共图书馆、3326个公共文化馆、5132个公共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400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的舞台剧相继推出,《我和我的祖国》《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佳作不断刷新票房纪录,《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火爆;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600岁的故宫网上直播,“睡”在陈列室的文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正在走向繁荣兴盛。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基本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