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角度考查航空航天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成功发射。神舟十七号乘组将肩负更多的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应用和发展阶段的第2次飞行任务。从中可以看出(     
①正确的认识可以将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国太空实验水平进一步提升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会随着客观状况改变而改变
④实践的不断深入会推动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天宫空间站,三十载砥砺奋进,中国航天在时光长河中不断以崭新成果突破人们的想象、创造新的奇迹。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行,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生长的台阶。


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的知识,解读中国航天探索历程。
2023-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沂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政治试卷(一)
3 . 2022年11月15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为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以及开展材料科学、微重力、航天医学实验等提供了物资保障。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后,还开展了相关空间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在轨建造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由此可见(     
①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新的客观联系,造福人类
②正确的思维可以改造神秘的自然界
③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点火发射升空,搭载3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飞往太空中国空间站,发射圆满成功。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一代代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飞天征途上的“拦路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急难险重的技术难关,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激扬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也对人类的航天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天宫”已成为中国在太空领域雄心与实力的象征。多年来,中国作为全球航天大国,用自身不断崛起的力量为其他国家提供伙伴关系和发展机会。某校团委准备开展弘扬航天精神的主题实践活动,请就活动开展形式提两条建议。(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请写出三条以上建议)
2023-11-12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必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苍茫大漠,胡杨挺立。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出发奔赴“天宫”。神舟十七号将继续推进中国空间站建设,为人类深空探索和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平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从神舟一号到十七号,中国的航天之路走得坚定而有力。那些航天英雄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划下了一道又一道亮丽的轨迹。每一步的背后,都有无数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但这一切都值得,因为这是对人类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未来的期许。

从神舟一号到十七号,每一次的成功发射都在证明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这些成果的背后,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也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

材料二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中国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满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中国航天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中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

6 .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材料一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肾“太空教师”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太空授课。在天地互动中,3名航天员当起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导游”,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以及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等现象,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太空授课让广大青少年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他们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向往;太空授课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亘古以来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

材料二   中国在2018年首次在航天火箭发射数量上超越美国,在这一指标上跃居世界第一,但要看到,就其质量而言我国航空航天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航天将以航天强国建设为统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突破口,更加注重源始创新和趁虚颠覆性技术创新:同时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和对太空的需求,科学部署各类航天活动,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天宫课堂”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的有关知识,阐释我国实施航天强国战略的合理性。
2023-10-11更新 | 36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区曹甸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政治试卷
7 .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从哲学上看(     
①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见证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④人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据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三名航天员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从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算起,到如今的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技术,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奋斗、创新,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空间技术在运用中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我国加快了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的实施步伐,神舟飞船也进行了两方面的重大升级,一是使用中国国产元器件代替进口元器件,更换核心元器件,提升飞船自主可控能力;二是改进返回舱内传统的苏联式仅表面板布局,引入科技与人性化设计,让航天员操作起来更直接、方便、快捷。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航天事业定能“飞”得更稳更远。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对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加以说明。
9 . 2022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中国人能用载人飞船把航天员送上天又接回来,引起国内外巨大反响,证明了载人航天事业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载人飞船发射活动能将中国人民的梦想变为现实
②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取决于航天理论的不断深化
③航天科技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④发射载人飞船的最终目的是验证空间站关键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01更新 | 514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10 . 2022年12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30年来,中国航天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出技术跨越的创意,经过无数次艰苦而严谨的实验和科技攻关,奇迹般地将科技创意变为现实。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实践活动
②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化科技创意为现实
③空间站全面建成取决于中国航天人对太空认识的不断深化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8-28更新 | 7089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检测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