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推进科学立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如今,家庭教育在很多家庭中是有所欠缺甚至完全缺失的,关于“不合格”家长的社会现象和新闻不胜枚举,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

家庭教育促进法旨在通过法律的方式,引导父母去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念去教育孩子,更多关注未成年子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该法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妇女联合会统筹协调社会资源,协调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教育、民政、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提供指导和进行监督;具备条件的学校为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提供支持;对于拒绝、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必要时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追究法律责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家庭教育,既是关乎个人和家庭福祉的“家事”,也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国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践行。

(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家庭教育。
(2)请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和落实。
2 . 北京立法规范住房租赁推动宜居安居;江苏以法治确保基本养老服务兜好底;上海立法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立法取得突出成就,立法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地方立法有助于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②地方立法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充分保障司法公正
③地方政府在制定行政法规时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④地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这表明,立法应(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D.合理设定国家机关权力与责任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破解治理难题,聚焦电信、金融、互联网三大行业突出问题,回应了群众期待。该法的实施(     
①坚持了科学立法,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利于净化电信网络环境
③恰当地行使了自由裁量权,破解了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难题
①促进了政府公正文明规范执法,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发挥法治的积极作用,提升法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这需要(     
A.立法机关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良善之法来保障善治
B.政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标准,确保行政权的依法运行
C.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法治实践,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D.各级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结果公正实现程序公正
2022-11-28更新 | 738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单元复习检测)

6 . 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不只是满足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的任务目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于2022年10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11月1日开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拟对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体制机制、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丰富无障碍信息交流内容、扩展无障碍社会服务范围、强化监督保障和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
7 . 近年来一系列法治主题电视剧陆续在央视播出。这些剧目从城市到乡村、从党员到群众,都在引领观众知法懂法,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旋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应该(     
①坚持科学立法,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立法的质量
②尊重和信仰法律,通过合法手段理性维权,自觉的遵守法律
③坚持规范执法,维护人民群众正当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④不断增强自身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 . 酝酿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终于在2021年8月20日出台。它外引域外立法智慧,内接本土实务经验,回应了群众关心的“人脸图像采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等热点问题,为个人信息保护上了一把法律的“安全锁”。由此可见(     
①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在我国,法律体现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立法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并合理吸收外来法治文明成果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20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质量检测与评价量表
9 . 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活动。以下是其中一次活动的具体情况:
内容2022年8月8日至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区、乡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街道、乡镇代表之家和社区、村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对《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草案)《北京市节水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
成果征求了75608位市民的意见建议,经梳理、汇总、去重后共收集意见建议17828条,这些意见建议大都被城建环保办和农村办研究吸纳,成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
这一活动(     
①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是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②维护了公民决策权力,能调动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健全了代表联络机制,旨在提升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能力
④实现了科学民主立法,促进法律法规更好为经济社会服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法治成果,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体现。从前期调研到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再到2021年的三次审议,可谓十年磨一剑。该法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的新纪元,将实现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向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迭代升级,实现家庭教育由旧时期的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过程所展现出的“小家之事”背后的“大国之治”。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