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法律援助法先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二次审议稿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273人提出的530条意见,收到群众来信11封。除了网上征求意见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通过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向地方人大、中央有关部门、有关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发函,倾听各方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立法过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发挥的作用。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2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广东省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开局,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36个。试点村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增加了各族群众收入,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由此可见(     
①法治保驾护航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发展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
④要支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9年11月党中央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1-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仿真卷(一)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是“管法的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2000年制定立法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此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小组讨论,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结合材料,说明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
2023-12-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律的制定与修改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列入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组织起草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2022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2023年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赴广东、海南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再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通过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向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就相关问题听取意见。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进行了二次审议,10月13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并表决通过。

此次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建设海洋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过程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陆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3年9月,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法院签订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以下为部分内容节选:
*在立案方面,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司法协作,落实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措施,畅通环境资源案件立案绿色渠道,统一立案登记标准,推行网上立案、太行山四省(市)间跨城立案。
*在审判方面,加强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开庭审判、调查取证、证据保全、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裁判文书送达等方面的配合协助。
*在执行方面,加强大气污染、水流域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中修复生态环境、禁止或限制行为、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金钱赔偿等方面的执行联动。
由此可见,该协议落实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完善太行山区域生态保护法律规范体系
②有效推动太行山一体化环境区域治理体系建设
③推动构建跨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④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2023年8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以下是现场实录的部分内容:

“国务院下一步将如何通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某第一个发言询问。

直面问题,国务院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重点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同时还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相关立法,制定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我国国家权力是如何高效运行以维护粮食安全的。
2023-10-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等3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截至202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31个省(区、市)设立了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550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联系点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这些联系点已经成为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的“直通车”。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建立(     
①有效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拓宽了民众参与立法的渠道,能夯实我国法律的民意基础
③完善了我国立法体制机制,厘清了各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
④实现了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5-18更新 | 687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校、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修改立法法是新时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法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①依法治国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②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最高决定权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关,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我国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在党中央领导下,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     
①目的是实现良法之治
②发挥了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③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贯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