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枫桥经验”是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典范。

“枫桥经验”之所以永葆活力,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监督指导,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带领乡村群众共同发展。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创新纠纷调解法治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实体、程序、时效上充分体现依法保护人民权益的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广情理处理、举例处理、扶正处理、间接处理、果断处理等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核心问题,实现矛盾及时就地化解。


“枫桥经验”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4-01-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T镇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并组织司法、财政等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参加协商议事。在议事过程中,实行提、审、汇、议、督、示、档“七步工作法”,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评”,通过有序发言,充分讨论,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法律服务”“党建+法治宣传”三大途径,坚持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并常态化利用文化长廊、宣传栏、LED 屏等进行民主法治宣传。定期开展“平安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美德善行榜、功德榜等平台,广泛颂扬典型正气;成立志愿服务队,创建各种娱乐队伍,通过开展象棋、乒乓球等各种友谊赛,让百姓真正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2022年,该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述该镇值得推广的工作经验。
(2)为有效宣传该镇的成功做法,请从工作经验中任选两个角度,为该镇写两条宣传语。(要求:符合宣传语特点;每条字数不超过20个字。)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超过190万件,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如何使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23-04-10更新 | 2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修改地方组织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对这部法律进行了第六次修改。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充实“总则”内容。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地方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充实、细化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专门委员会的职责;完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
★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完善地方政府职权和工作方面的有关规定;明确地方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优化协同高效以及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
★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
★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
★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修改地方组织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022-07-1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D.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历时5年,草案各编10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10次并收到102万条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的诞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是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1260条,10万余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条文、字数最多的一部法律。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的系统性整合、修改和完善,在字里行间呼应着社会现实,用行文条款书写着人民权利。人的“生老病死”各个阶段的权利,都可以在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且围绕着“人”做出了周全的利益保障。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民生关键问题给与多角度、全方位的回应,开启了人民权利保护的新时代。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民法典的诞生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的。
2020-12-16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 “法治中国”凸显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高三(2)班的同学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部分讨论结果展示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永州市委书记李晖说,今年湖南省第一部城市公园法、永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永州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于在立法过程中做到了立法公开全面化、征求意见常态化、参与形式多样化、民意采纳刚性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立法,法规一公布就得到了市民的衷心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16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1150.07亿元,比2012年增长51.7%。”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这些成就是党中央坚持领导、强力推动取得的,完全归功于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正确指引。

观点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依法治国。
观点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科学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二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 想方法上的不足。
2018-06-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训练政治试题
8 . 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走过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60年风雨兼程,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体现了(   
①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权力机关
③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④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