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推进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农村妇女儿童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乡村治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T镇成立由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并组织司法、财政等多部门和利益相关方参加协商议事。在议事过程中,实行提、审、汇、议、督、示、档“七步工作法”,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管、民事民办、民事民评”,通过有序发言,充分讨论,解决好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法律服务”“党建+法治宣传”三大途径,坚持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并常态化利用文化长廊、宣传栏、LED 屏等进行民主法治宣传。定期开展“平安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美德善行榜、功德榜等平台,广泛颂扬典型正气;成立志愿服务队,创建各种娱乐队伍,通过开展象棋、乒乓球等各种友谊赛,让百姓真正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2022年,该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阐述该镇值得推广的工作经验。
(2)为有效宣传该镇的成功做法,请从工作经验中任选两个角度,为该镇写两条宣传语。(要求:符合宣传语特点;每条字数不超过20个字。)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从4月15日起正式启动。通过互联网就党的代表大会相关工作向全党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涵盖的内容涉及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在人民群众广泛响应、积极参与下,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经过认真梳理汇总,摘编具有建设性、代表性的意见建议1675条。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把人民的所思所盼融入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当代青年提出殷切期望。他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如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争做新时代好青年”为主,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9次考察黄河,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进行全面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法治力量;国务院有关部门及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建立健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治理机制,加大黄河治理,依法打击各类破坏黄河生态的行为。黄河安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黄河文化将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多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所提出的有关议案、意见、提案和各方建议,不少被吸纳进草案。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于2022年3月12日起施行。

材料二   甲公司设计并生产的一款灯具,其外观高度模仿了乙公司设计并建造的雕塑作品。同时为了提高该款灯具的市场销量,甲公司在产品标签上注明设计者为国内某知名设计师胡某,而胡某对此却毫不知情。


(1)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本案中甲公司侵犯了当事人的哪些权利。
2022-07-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6 . 材料一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材料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20年社会各界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讨论。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1)结合材料一,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2022-06-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