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7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桂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漓江生态保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

桂林市注重立法先行,在采纳公民建议的基础上出台《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成立桂林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在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职责;完善市、县、乡、村公安机关四级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执法体系,严厉打击破坏漓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每年4月为漓江保护宣传月,志愿者组成“保护漓江志愿者联盟”,引导全市人民自觉做保护漓江、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守护者。

构建法治保障体系,凝聚共治共管合力。如今的漓江,清澈秀美,两岸树木苍翠,江面白鹭潮跹,水质保持Ⅱ类标准,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桂林如何通过漓江治理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
2024-06-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3年,浙江省开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推动了万千乡村的美丽蝶变和全面振兴。

从2006年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到2013年启动“美丽广西”建设,再到2018年开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西深刻领会、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广“党建+网格+大数据”乡村治理模式,党群同心共建共治,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激发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倡导文明新风,遵纪守法,弘扬道德模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当前,广西农村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明显提升,构成了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广西是如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
2024-05-2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十校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标党中央提出的12个方面调研内容,确定了多个方面的重点课题;围绕编制立法规划开展系列调研,广泛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地方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建议;开展湿地保护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调研;不断完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通过调查研究,向基层向群众向实践要思路、要方法、要答案。

材料二   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到田间地头去闻闻空气、沾沾泥土,到群众家里去坐坐板凳、唠唠家常,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实况、问实情、干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要抓住典型,分析问题成因,要把实事求是贯穿于调研全过程。开展调查研究,要做计划、列任务、拉单子,做到有方向、有目标、有重点。既要统筹规划,又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如何通过调查研究提升治理效能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
2024-05-29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的“两会制”,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团结、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重要政治制度。

2022年12月8日,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吹响“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号角。广东省政协连续多年聚焦“绿美广东”的议题,深入开展调研,形成多份提案,相关建议被写入2023 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 12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含“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内容在内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14日,   “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东样板作出人大贡献。

两会,因“不一样”而丰富精彩,因“一样”而踏实厚重,异曲同工唱响“绿美广东”主旋律。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阐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法律援助法先后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二次审议稿在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共收到273人提出的530条意见,收到群众来信11封。除了网上征求意见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还通过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向地方人大、中央有关部门、有关法学教学研究机构、基层立法联系点等发函,倾听各方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我国立法过程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发挥的作用。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考试政治试卷
6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实施以来,广东省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良好开局,在全省组织实施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项目36个。试点村寨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增加了各族群众收入,推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由此可见(     
①法治保驾护航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发展得益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自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
④要支持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是“管法的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地位极为重要。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2000年制定立法法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此次修改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总结了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成果新经验,完善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大会前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大会期间代表两次小组讨论,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


结合材料,说明立法法的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
2023-12-24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律的制定与修改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列入立法工作计划。全国人大环资委牵头组织起草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2022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2023年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赴广东、海南调研,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再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通过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向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就相关问题听取意见。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进行了二次审议,10月13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了审议。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并表决通过。

此次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持续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障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建设海洋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改过程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陆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9月,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法院签订太行山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以下为部分内容节选:
*在立案方面,积极开展诉源治理司法协作,落实司法便民和司法救助措施,畅通环境资源案件立案绿色渠道,统一立案登记标准,推行网上立案、太行山四省(市)间跨城立案。
*在审判方面,加强环境资源案件跨行政区划开庭审判、调查取证、证据保全、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裁判文书送达等方面的配合协助。
*在执行方面,加强大气污染、水流域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中修复生态环境、禁止或限制行为、劳务代偿、第三方治理、金钱赔偿等方面的执行联动。
由此可见,该协议落实的意义是(       
①有利于完善太行山区域生态保护法律规范体系
②有效推动太行山一体化环境区域治理体系建设
③推动构建跨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④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2023年8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以下是现场实录的部分内容:

“国务院下一步将如何通过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某第一个发言询问。

直面问题,国务院相关负责人强调要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重点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同时还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进相关立法,制定实施好粮食安全保障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不断强化粮食安全的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我国国家权力是如何高效运行以维护粮食安全的。
2023-10-13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等3地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