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呼声不断高涨。

2022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同牵头启动爱国主义教育法起草工作,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召开座谈会、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中央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省(区、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国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2023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进行初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2023年10月24日,爱国主义教育法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24年1月1日生效实施。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是如何彰显我国民主制度优势的。
2024-01-16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文综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枫桥经验”是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典范。

“枫桥经验”之所以永葆活力,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使党组织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头雁”。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通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监督指导,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各项工作,带领乡村群众共同发展。坚持法治思维,坚持创新纠纷调解法治化,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在实体、程序、时效上充分体现依法保护人民权益的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广情理处理、举例处理、扶正处理、间接处理、果断处理等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核心问题,实现矛盾及时就地化解。


“枫桥经验”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加以说明。
2024-01-13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3 .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始终不渝追求的政治价值、始终不渝坚守的政治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根在人民。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魂。办好中国的事情,发展好中国的民主,关键在党。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与魂,反映了(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②坚持公民权利至上,激发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
③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要求国家各项工作都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23-12-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风小院”治理模式,积极推进自治、德治、法治有机融合。院落成立了党小组,实行党员联系服务小院群众,开展平安建设,还开通了院落居民的大微信群,大事小事都发在群里讨论商议,村民还可以对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意见,村民参与的热情很高。现在,路灯亮了,公路拓宽了……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这一模式,有效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村民对村里的新变化都赞不绝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该地治理模式是如何激活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立法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要求,完善立法程序,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强化立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立法机关要大兴调查研究,健全沟通机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使立法工作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接地气、集民智,充分反映民意;顺应时代要求,向各方面广泛征集立法项目,突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完善意见反馈机制,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立法听证,做好科学论证评估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机关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良法保障善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以高质量立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我国如何通过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2023-07-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完成宪法部分内容修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到编纂和颁布民法典、加强对人民各方面权利的依法保护:从深化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到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充分彰显、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联系材料,请你以“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150字左右。
2023-07-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大力推进云南省法治社会建设,推动“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实施,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普法办公室等6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云南省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该工程采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村(居)民参与”模式,突出通过遴选、培训、管理、使用等环节,提升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在宣讲政策法律、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为实施强边固防、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法治人才保障,为平安云南、法治云南建设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云南省是如何推动法治乡村建设的。
2023-07-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8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世界奇迹。我国独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缘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之所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创造“两大奇迹”的重要保障是因为(     
①它决定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
②它能保障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③该制度能调动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④它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0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部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

黄河保护法规定,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黄河保护法规定,黄河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黄土高原塬面治理保护、适地植被建设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黄河保护法规定,国家加强黄河流域司法保障建设,组织开展黄河流域司法协作,推进行政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协同配合,鼓励有关单位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保护母亲河,实现黄河安澜的。
2023-07-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此外,会议还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将承载更多使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023-06-22更新 | 44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