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完成宪法部分内容修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到编纂和颁布民法典、加强对人民各方面权利的依法保护:从深化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到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依法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等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使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充分彰显、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全面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联系材料,请你以“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③严禁抄袭给定材料:④150字左右。
2023-07-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材料一   作为传递民声、反映民意的桥梁,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把在基层和一线调研中倾听到的群众心声、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建议、议案、提案,并提交大会……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改革发展,人民群众关心什么,代表、委员就关注什么;人民群众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代表、委员就为解决哪些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1)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民主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内涵、本质属性、时代特征和政治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探索。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

(2)请就如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24-05-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地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学考班)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不断提升,对民主法治的需求显著增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在全国设立立法联系点22个,带动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建立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作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制度创新,基层立法联系点致力于打通立法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直达立法机关。

截至2022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获得建议11360余条,这些意见建议都得到国家立法机关的尊重和认真研究,其中2300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百姓与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之间的“连心桥”,是立法过程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


结合材料,说明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请依据提示在可视化作答流程图上填写相关内容:
1.审设问
知识范围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什么?
设问类型本题属于什么类型的主观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完成这道题的作答?
设问层次本题主体是谁?可以对接哪些知识?
综上所述把以上分析的结果进行梳理,为调动知识,阅读材料提供明确的方向。

2.审材料
材料特点材料关键信息

3.作答
通过审设问、审材料你能得出哪些答案?
2022-10-24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运用思维可视化方法解体现类主观题

4 . 材料一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材料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由民法总则与经过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的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2020年社会各界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讨论。根据社会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1)结合材料一,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民法典的立法过程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
2022-06-2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和公德之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和谐、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材料一 文明行为是市民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此,X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通过制定《条例》,将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建立健全X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X省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创建朝着法治化的方向迈进。202151日起该《条例》正式实施。

材料二 《条例》所涉及的不文明行为,有的已被纳入相关法规,如《居民养犬管理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等。同时,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控制吸烟等已列入省人大立法计划。


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宪法修改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经历了以下程序:
2017年11月13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产泛听取意见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上,修宪建议草案充分吸收与会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获得通过。
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套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套议讨论通过,并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18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们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审议全国政协委员也围绕宪法修正案草案展开了热烈讨论。
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并说明本次宪法修订是怎样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材料二   2019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草案。与此同时并将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旨在形成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材料三   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1)良法善治是法治的本质内涵,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结合《民法典》的出台过程说明应如何制定良法以保障善治。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你将如何推动《民法典》的实施。
2024-02-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等地设立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此,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草案的立项、起草、调研、宣传等立法全过程、各环节,都通过立法联系点听取基层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

6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联系点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从最初的4个增加到22个,涉及21个省(区、市),带动各地建成基层立法联系点4700余个。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直达国家立法机关,保障了国家立法直接反映和体现民情、民意、民智、民心,真正实现立法由人民参与,法律由人民制定,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9 . 编撰一部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摆在突出位置,做出编撰民法典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的科学论断。新中国成后,此前曾数次启动编撰未能形成法典。2017年,作为民法典统领的民法总则出台,民法典各分编亦启动编撰。2019年12月,历经五次启动、六十余年接力编撰的民法典首次亮相。2020年,回应民众热点关切,民法典草案新增抗疫规定。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撰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认识无限性的知识,分析我国民事立法经历的接力研究、持续推进的过程。
(2)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角度,说明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一致的”。
2020-06-19更新 | 3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0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中共中央召开十九届五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随后,国务院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提出,国务院将按照全会精神,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抓紧组织编制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全会和《建议》各项部署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二 2020 年10月30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落实好“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的指示要求,把群众的意愿呼声反映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做好“十四五”工作中。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2022-07-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湘鄂冀三省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