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探究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④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法典的制定反映网络时代特点、回应技术发展需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健全风险治理机制。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对于公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草案都作出了回应。作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每一条款都与每位公民息息相关: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消费借贷、婚姻家庭、生产生活……这部公民权利保护集大成的法典,堪称一部新时代大写的公民权利宣言书。


(1)结合材料和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对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2)民法典的制定实施是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请概括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公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民商事案件审判的基本依据。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全面整合民事法律,编纂民法典。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民法总则。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后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民法典的制定构建了内容集中、体系完善的统一法典,消弥了单行民事立法之间的疏漏、重复和冲突,充分保护了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民事权利,保证了民事司法的统一、公正、高效和权威,契合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如何契合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民法典呼之欲出,我国民事权利保护即将进入法典时代。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15年启动了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随后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征集了法学界专业人士和普通民众的意见后,对民法典草案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最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几乎所有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诞生将深刻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民法典的编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这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提案权,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该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这体现了
①中国共产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④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 “法治中国”凸显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高三(2)班的同学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部分讨论结果展示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永州市委书记李晖说,今年湖南省第一部城市公园法、永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永州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于在立法过程中做到了立法公开全面化、征求意见常态化、参与形式多样化、民意采纳刚性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立法,法规一公布就得到了市民的衷心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16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1150.07亿元,比2012年增长51.7%。”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这些成就是党中央坚持领导、强力推动取得的,完全归功于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正确指引。

观点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依法治国。
观点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科学性。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二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 想方法上的不足。
2018-06-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训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宪法修改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的基础上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反映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十三届全圈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法治保障。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说明宪法修改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宪法修改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运用认识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3)请就如何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权威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9 . 2007年夏天开始,“晒客”一词窜红网络,晒工资、晒消费、晒工作、晒宝宝……时下的 “晒” 成了公众的常用词,特别是人们越来越多的“晒政治”,“晒”也成了社会的政治生活常态。这表明  
①我国的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人们行使监督权,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③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④依法治国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7-06-1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建议》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编制纲要,于2016年3月7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运用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的道理?
2017-06-05更新 | 153次组卷 | 13卷引用:2011年云南省昆明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