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0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身处何方、走得多远,“过年回家”是不变的寄望。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这表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春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春节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③春节文化激发了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和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实现对春节文化综合创新,需要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1月23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缅怀志愿军将士。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10年以最高礼遇迎接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协调多个单位推动展开志愿军烈士遗物鉴定和DNA信息采集,为无名英雄开展寻亲活动,帮助更多英烈从无名到有名,从回国到“回家”。让每一位英雄魂归故里,是对志愿军烈士最好的告慰,更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赓续传承。

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习近平总书记情之所牵、行之所至。他反复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尊崇英烈,激发奋进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七届中国诗歌节于2023年9月21日至27日在河南郑州举办。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诗歌艺术盛会,本届诗歌节以“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为主题,开展多项活动,包括诗歌采风创作与征集活动邀请了全国知名诗人深入历史文化重镇、红色革命圣地和现代化建设现场体验感受,创作推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群众性氛围浓厚的诗歌活动以诗歌讲堂、吟诵展演、中秋诗会和市民体验等形式开展;诗歌主题剧目展演邀请了一批弘扬新时代风貌的优秀舞台作品集中展演等。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本届诗歌节以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为主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参与度高的活动20多项。诗人以诗意形式表达人民的劳动智慧,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形式的诗会体验活动,两者共同推动诗意生活成为现代社会风尚。

(1)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知识,阐明“诗歌节是诗人的盛会,更是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诗歌节策划多项重要活动的理论依据。
4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古人认为,天下治乱,系乎风俗人心。这对我们新时代涵养廉洁文化的启示有(       
①要重视和发挥社会风俗对廉洁政治生态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
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对党忠诚、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④整合廉洁文化资源,拓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国家版本馆承担了国家版本资源保藏和传承的职责,展出了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还保藏了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磁带、图书,乃至健康码等。打造中国国家版本馆的价值在于(     
①传承文明种子,保护国家文化发展安全
②坚定文化自信,丰富文化多元产品供给
③展示国家形象,塑造文明交流的新名片
④赓续中华文脉,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6 . 中华优秀诗词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农历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出门在外,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们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我们期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魄胸襟,坚定“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立场信念……在这种独特的中国式诗意生活中,我们达到了和诗词作者“同频共振”的奇妙境界。这种“同频共振”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积淀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基因
②中华优秀诗词源于诗词作者的聪明智慧,当主体感悟与其相近时就会发生“同频共振”
③中华优秀诗词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充分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④中华优秀诗词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满足了人们丰富的精神需求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2024-02-14更新 | 160次组卷 | 5卷引用:必修4第三单元专项提升卷
7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
②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时代精神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实现不同文化交流互鉴
④要在文化传承中坚定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之下,长沙正大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数”奔向现代化。2023年5月15日,慧游长沙小程序正式上线。依托5G+VR+3D技术,该小程序开发了景区实况直播板块,为用户提供景区3D、VR体验,真正做到移步换景,人到声起,给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体验和服务。这启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需要(     
①古今相映,推动文化创新②面向世界,融通各种资源
③科技推动,倾听时代声音④面向大众,贴近生活实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10更新 | 79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三单元??(A卷知识通关练)
9 . 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八个字概括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亦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实践。这八个字(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体”,“用”于走好“两个结合”的必由之路
②以推动文化强国建设为“体”,“用”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用”于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④在实践中掌握“体用贯通”的科学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3年7月,广州市推出“广州红正青春”——2023年广州“革命文物的前世与新生”系列活动,通过打卡广州红、红色剧本游、红色文化生活圈调研和面对面座谈交流等活动形式,架起广大青少年和革命文物的沟通桥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旨在(     
①立足革命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基本内涵
②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③弘扬传统道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增进历史自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