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热词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所有的热词都既是生活的产物,也是生活的因素。不同热词其背后各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也都折射着不同的心态。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先进文化影响人们人们的生活方式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纪录片《共产党人》应运而生。全片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为线索,展现在党的领袖人物领导下,广大共产党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浴血奋战、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与高尚情操,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作为,受到各年龄段观众的一致好评。《共产党人》受到关注和好评(     
①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②启示我们要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有利于宣传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是培养健全人格的主要途径
④有利于巩固党对文化工作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3 .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说明(     
①中华文明不断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②类似的生产实践决定各国文化能吸收彼此共同基因
③极大的包容性是铸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因素
④各国通过交流互鉴可在自身文化中消解不同文化的差异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4 . 玉,“石之美者”。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古人的思想观念。中华玉文化中包含着“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等。传承中华玉文化,有利于(     
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精神
②丰富玉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大众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2022年4月28日,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从探铲毛刷到纸页已泛黄的考古笔记,再到无人机,高清摄影设备。这些馆藏的呈现,为公众展示了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及学科发展,浓缩着一代代考古工作者探寻文明起源、重建古代历史的点滴。这表明(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物质活动支撑
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发展文化
④文化作为精神现象推动着社会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类型在内的400余件作品。展览作品主题涉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脱贫攻坚、生态文明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作品以“小视角”描绘“大时代”,深深触动了观众。作品的成功得益于(     )
①作品创作要坚守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②作品创作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③作品创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作品创作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展现了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散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散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说明文艺创作要(     
①描绘时代气象,坚守人民立场             
②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③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④立足时代之基,推动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今年恰逢中国动画百年华诞。百年来,几经风雨、历尽千帆,一代代创作者们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创作精神贯彻始终。

回望历史,中国动画在内容上大量取材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唱段、坊间寓言、章回体小说等文本,在形式上充分借鉴工笔重彩、水墨绘画、年画、皮影、剪纸、木偶、脸谱等传统艺术形态,在技术上不断拓展着动画的视听呈现形态,创造出一批独具东方神韵,富有高度时代性与竞争力的动画佳作。

展望未来,中国动画应更加彰显中国风格、中国话语、中国情怀,_____。


站在动画百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在感怀往昔辉煌的同时,更应关注前方,思考中国动画未来的发展。请结合上下文将这篇时评补充完整。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2-11-14更新 | 43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B卷)
9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播出以来广受好评。该节目通过系统梳理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主义题材文艺作品,从中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以致敬经典的方式传承经典,更挖掘经典背后荡气回肠的真实印记和时代精神。该节目广受好评是因为(     
①挖掘现实主义题材中的时代精神,丰富了流行文化
②在守正创新中做到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
③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做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11-13更新 | 503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B卷)
10 . 写意与写实相对。写意是艺术家忽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强调其内在精神实质的艺术创作倾向和手法。把中国的写意文化融入雕塑里形成了写意雕塑。继承和发扬中国雕塑的写意传统,是对20世纪以来一度重视西方写实雕塑而忽视民族传统写意倾向的有力纠正。写意雕塑(     
A.纠正了西方雕塑文化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精神的缺点
B.充分吸收了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并能为我所用
C.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克服了民族虚无主义
D.在保持了民族性的同时,又凸显了时代性特征
2022-11-13更新 | 612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