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云南历代文选》大型文学丛书以汉初至清末为时间段,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精选出一批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兼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云南优秀文学作品,并进行点评和注释。该丛书共有七卷,分诗词、游记、传记、碑刻、散文、辞赋、文论。这些文学艺术(     
①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②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汉代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汉之后它有时也被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构成了不同时代各自独立意义的系统                 
②体现社会制度与其主导的价值观的根本一致
③表明艺术和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9更新 | 14606次组卷 | 58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3 . 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相对,外来文化作用于本地文化的过程既是文化入侵的过程,同时也是同化和改造的过程。无论外来文化形态如何,其对本地文化均会具有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     
①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要全盘吸收,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4 . 在我国载人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凝结形成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广大科研人员特别是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丰碑。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是推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载人航天精神(     
①凝聚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格
②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强大感召力
④奏响了主旋律,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6更新 | 77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5 . 水墨国风热血动画《雾山五行》一经开播,便以超燃的打斗场面和极具传统韵味的水墨画风收获全网超高口碑。有人将它称作是“迄今为止把国画泼彩山水动画化诠释得最好的作品”。《雾山五行》通过展现传统国画的魅力获得成功,这启示我们(     
①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必须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予以彻底改造
②立足社会实践,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新形式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9-15更新 | 1756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6 . 《原本》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17世纪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我国数学家徐光启开始将拉丁文本的《几何原本》翻译成汉语文本。《几何原本》全新的思维方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数学学科的发展。徐光启在翻译过程中创造的点、线、面、平面、曲线、钝角、锐角等中文数学术语十分贴切,至今仍为我国现代数学所沿用。可见(     
①西方数学的传入开拓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新天地
②文学艺术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传统文化只有借鉴西方文化才能百花齐放
④不同数学思想的碰撞有助于数学的创新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7 . 2021年10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这说明(     
①文化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融合,在融合中才能进步
②要在坚持文化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差异,认同各民族文化
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8 .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阿拉伯数字、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这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②亚洲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推动了亚洲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
④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15更新 | 1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9 .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要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分析古代遗存,拓展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开展这一工程有助于(     
①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②夯实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基础,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③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感召力,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④认识我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9-11更新 | 2919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单元测试
10 . 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的思想,表现出天下一家、与人为善的博大胸怀。今天,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继承性,又能与时俱进
③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团结精神
④特有的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求同存异,不可分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