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主题,一墙一风景。北京许多社区以“文化墙”为载体,让墙“说话”,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内容通俗易懂、感染力强。这种“墙说文明”可以(     

①美化社区环境,培养文明风尚
②丰富物质生活,助力文明建设
③潜移默化影响居民的思想观念
④让传统文化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8-0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检测-
2 . 方圆之境,一眼千年。在一块宋代铜镜的背面浮雕上,我们有幸目睹一场“镜上足球赛”——有人高髻笄发,作踢球状;有人戴幞头,着长服,半蹲膝,身稍前倾,作认真接球姿势。伴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铜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意象,映照至今。由此可知(     
①浮雕画面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朝气蓬勃的体育精神
②铜镜与体育的生动融合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③铜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之一
④铜镜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26更新 | 7611次组卷 | 49卷引用: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上的园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023-06-21更新 | 9749次组卷 | 45卷引用:第三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

4 . 千年如新,如梦如幻。2023年春晚的舞蹈节目《锦绣》,从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配合VR三维影像绘制技术,定格了观众的目光,很多网友留言说“让人凝神聚气,屏住呼吸”。


春晚舞蹈《锦绣》改编自舞剧《五星出东方》,让国宝不再是静静躺在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成为传奇的见证者和讲述者,打开穿越历史时空的大门,在线古代西域戍边的汉族校尉与匈奴在精绝古城经历种种变故后化干戈为玉帛并建立深厚友谊的动人故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舞蹈创作的积极经验。
5 . 明哲保身最早出自于西周·尹吉甫《诗经·大雅·烝民》。原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后来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现在有观点认为,共产党员坚持践行“两学一做”方能“明哲保身”,做到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用制度规范行为,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鉴别力、免疫力、抵抗力,才不会信仰迷茫,精神迷失。该成语使用上的变化折射出(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互转化、相伴而行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③认识是运动变化的,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④推动文化发展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这段话摘自“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在1949年牵头组织起草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这是一代中国科学家家国情怀的写照。

“风吹起稻浪,稻芒划过手掌”“我拉着我最亲爱的朋友,坐在稻穗下乘凉”。袁隆平为“禾下乘凉梦”耕耘一生,年过九旬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从国之重器到中国饭碗,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无私奉献,在中华大地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科学家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知识分析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

截止时间发展阶段内容
1992年工程立项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2005年实现第一步任务目标突破和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
2013年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突破和掌握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我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
2017年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等一系列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2022年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并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与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为了长期运营产生更大的效益,计划推出上千个项目应用,欢迎国内外的科学家广泛参与,为人类太空探索和科学研究做出应有贡献。在这种情况下,有西方人士提出中国空间站的标注和收发指令都是中文,而没有像国际空间站一样使用所谓国际通用文字,这说明中国超级自我封闭,正在通过语言来摆脱来自其他国家的科学家。


(2)结合材料,运用类比推理的知识,判断该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2022年10月,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了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见下图)。



(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文化知识,写一篇关于人类文化和谐共生的感想。
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150-200字。
2023-04-05更新 | 96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8 .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来自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用户可以下载素材进行再创作,将作品上传入库后能够获得认证和确权保护,以后别人使用入库作品,创作者还能获得“分红”。“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①创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②以"科技+文物"的传播方式,发挥了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③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满足多样的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资源、技术、确权管理的协同创新,激发创作活力,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一条崇雍街,千年北京城。

北京崇雍大街位于天坛、地坛之间,是一条有着700多年历史的老街,串联起国子监、雍和宫等文物保护单位,是彰显北京古都风韵,最能代表北京老城文化特色的一条街道。

2018年以前,许多商户私自改造的门脸,密布的变电箱、电线杆,拥挤的人行道、车道,与古城文化不和谐,让这条大街变了味儿。

从2018年到2021年,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修复了这条4.7公里的长街。在改造之初,制定公众参与计划,鼓励商户和百姓积极参与,征求和采纳合理的建议。在修缮过程中,坚持“绣花”功夫,摒弃过去“刷墙”、“画缝”、“贴瓷砖”等方式,传承传统的营造工艺,通过“真砖实砌”的方法来展现真实的传统风貌,许多老建筑、老牌匾、老物件得到了保留。

改造后的崇雍大街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充分保护了历史风貌,让人们重新找回了“文风京韵大市银街”的老北京味道。崇雍大街的“变身”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改造,而是再一次寻找历史的历程。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说明崇雍大街的“变身”是如何让人们更好感受到老北京文化味道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文化深度结合起来,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此引领革命走向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立足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道路的一系列论述,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明觉醒,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材料二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在宏观政策和潜在需求有效释放后,我国经济很快就恢复了稳定,生产和消费迅速复苏。2023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1%、54.4%和52.9%,高于上月3.1、12.8和10.3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1月31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报告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任选一角度,论证在宏观政策和潜在需求有效释放下,2023年中国经济必然稳中向好。
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3-28更新 | 44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