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大运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奋斗发展的生动记录,展现了中国人特有的韧性、耐心和定力,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标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纽带】

自隋唐实现大运河南北贯通,历代不断疏浚、扩展、维护大运河,使南北方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频繁、军事上的纵深更加深广。这一切不仅促进了大运河沿线的开发,而且推动南北方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孕育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一条纽带。

材料二   【凝聚着祖先创造和智慧】

开凿大运河需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需要解决大量工程难题,但我们的祖先创造性地解决了治水、治沙、蓄水等难题。大运河扬州段的“运河三湾”,把一段直线百米的河道改成1.7千米的三道弯,大大减缓了流速,确保了漕运安全,体现了古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力;大运河山东段的南旺枢纽工程,集引水、蓄水、分水、排水于一体,五级船闸逐级抬高水位,体现了古人对水利的科学认识,许多做法直到今天还在沿用。

材料三   【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流经10多个纬度的国土,贯通燕赵、中原、齐鲁、江浙等多个不同文化区,随着运河流淌的不仅仅是人员和物资,更是思想和文化。各自保持特色,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形成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大运河所流经的区域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思想文化最活跃的地区,文教鼎盛、人才辈出。这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创新性和包容性的文化所培育和滋养出来的。

(1)为什么大运河能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一条纽带?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我们祖先是如何解决治水、治沙、蓄水等难题的。
(3)某班开展以“从运河文化看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研讨性学习,假若你是其中一员,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写一篇发言提纲。
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
2024-05-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2 . 近年来“在博物馆里带娃”成为一种热潮。各地博物馆纷纷以数字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的高品质展览,创新社教研学活动模式,让公众用自己的方式走进、传播、解读自己眼中的博物馆,让文物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不断收获回响。“博物馆热”启示我们(     
①注重保护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袭中华传统文化
②创新文物保护表达方式,发挥博物馆实践教育基地作用
③应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挖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④深挖文物内涵,实现了人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4-05-0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3 .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物。人们从自然界现实存在的动物身上“取材”,经过人脑的“综合再造”,形成了龙的外在形象。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代表着吉祥、力量、腾飞和智慧。由此可见(     
①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标志
②中华文化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③价值观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
④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关乎国本、国运的战略高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根基
③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④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人用“天圆地方”来概括世界的总体结构(如右图)。其中,地由“四方”组成,被四海包围,又称“海内”;“四方”和“四海”以“中央”为中心,共同构成“天下”;天与海的交界处被称作“天涯”,天、地、海的交汇点被称作“海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一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既体现着中国古人对“天下”构成的认知,又寄托着我们对身处远方的亲朋的思念之情。材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于对世界总体结构的创造性想象
②涵养着中华民族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的成果
④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相互交融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在他的文章《扬权》中写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校(同效)。这一思想与郡县制相得益彰,对我国的国家治理产生了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直至今日。可见(     
①我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③我国的政权分层体系有着一脉相承的特点
④我国的共和制政治思想和治理理念由来已久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24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落幕。

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彰显了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这些非奥项目丰富了杭州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文化多元之美;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火炬手、开幕式AR、互动3D双威亚,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世界呈现“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会的
2024-02-0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中国地域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同时具备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缘文化和区域思想观念,中国的区域文化虽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又并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结构,儒、道、释三教并行而立,盛唐时胡汉交融,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种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文化始终保持着生机与活力。这表明(     
①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决定了中华文化的根本性质
③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是在中国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的
③中华文明能够连续不断地发展,与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④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结构规定了文化建设需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2021年三星堆再启挖掘“祭祀坑”,再次惊艳世界。考古人员发现,出土的文物中,虽然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但是部分玉器、青铜器和此前1、2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相似,在造型上再次体现了古蜀文明与黄河流域、长江中游文明的共通之处。由此可见(     
①各民族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同一
②中华文明与古蜀文明多彩并存
③中华文化是民族区域文化的总和
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多元一体的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9 . 在今年的暑期档,动画片《长安三万里》脱颖而出,影片票房近20亿元。影片最吸引观众的是选取唐诗为题材。唐诗是中华文化和中国文人精神境界的一次高峰,选取的48首诗并非单纯的点缀,而是把每首诗背后的思想情感与影片中的时代变迁相结合,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也激发了大家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②文化对于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具有积极作用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下图是我国举办的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吉祥物“数小智”。吉祥物采用人物形象+数字特征的方式,展现了数字经济与各行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将具备中国特色文化元素的龙的形象与科技风格相结合,代表着正在腾飞的中国数字经济新形象。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交锋中而逐步发展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旺盛的生命力,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文化创新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做到批判地予以继承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