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0 道试题
1 . 许渊冲,我国著名翻译家,业内将他的翻译称为“韵体译诗”,情味悠长,境界全出,尽显中国古典诗词的风骨流韵。许先生曾表示“翻译一定要把一个民族文化的味道、精髓、灵魂体现出来”、“只有坚持中国文化的美感,才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启示我们,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典诗词,应该(     
①积极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②既要注重文化的共性,更要注重中华文化的特殊性
③既克服又保留,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④传递中华古典诗词的精神实质,展现中华民族的精伸向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2 . 游红都,思来路。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以全新打造的陈列展览、全天候沉浸式情景表演、丰富多彩的主题社教活动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红色文化盛宴。在充分保证历史、文物原汁原味的同时,“文化+科技”的组合让红色文化更加可知可感。这些活动旨在(     
①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党史,汲取革命精神力量
②释放传统景区新活力,让红色历史“活起来”
③展现独特标识,传承中华民族记忆
④借助科技手段,延展文物的时代内涵与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
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
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
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从早前的贴吧、微博,到今日的B站、抖音等,国风国潮、国粹国货的传播边界被不断拓宽。例如,某知名视频App上排名第一的汉服话题视频数量达到67万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80亿次。这体现了(     
①信息技术发展彻底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徽商从明初至清末兴盛了数百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在经营食盐、茶叶、木材、粮食等商贸活动中传递了诚信经营的徽商品格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徽商品格与“徽骆驼”精神的传递是通过_________进行的。(     
①经济活动
②商业贸易
③人口迁徙
④教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古代多指读书人:"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的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这告诉我们(     
①应消除文明差异以加深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和欣赏
②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前行的重要力量
③深化交流互相借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④中华文明重视吸收优秀文明成果、崇尚和合共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5-18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近年来,中国戏曲正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走向全世界。

昆曲又称昆腔,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距今已有600多年。昆曲在历史中以其较高艺术和审美价值,引领着中华民族的集体审美,涌现了包括汤显祖的《壮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在内的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剧。同时,昆曲为众多剧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对民间百姓生活影响深远,被称为“百戏之师”“百戏之祖”。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动荡、战事频繁,昆曲几近消亡到了现代,昆曲又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差距,逐渐与时代脱节。现在,我国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针对昆曲脱离时代的问题,要求昆曲创作者主动出击,“放下架子”走入市场,走进群众,支持昆曲创新发展,创作更多的原创剧目,以更为新颖的面出现在舞台上。慢慢地,昆曲的受众越来越多,渐渐有了市场……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明为什么要推动昆曲重新焕发生机。

9 .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曾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古丝绸之路绵延万里,延续千年,积淀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在丝路精神指引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货物贸易额累计达11.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2021年“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揭晓一“互”:互联互通、互学互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伟大成就提振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征程。丝路精神穿越千年,绽放出梦想的光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与世界各国一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弘扬丝路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3-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21-22高二·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数字供养人、王者荣耀飞天皮肤、“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云游敦煌”小程序和敦煌动画剧……三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系列化、多元化、高质量的数字创意文化产品,通过运用云展览、融媒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不断创新敦煌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弘扬模式,让千年敦煌与时代接轨,共计有超过50亿次的曝光量,访客覆盖120个国家(地区)。这表明(       
①科技进步能够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和相互借鉴
②科技进步能够带动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③依靠数字技术才能让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④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