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2021年春节期间,由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自上映来,凭借口碑驱动票房发力,掀起了观影热潮。该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灵感.讲述女主人公贾晓玲在母亲去世后,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见证年轻的父母和他们的梦想,用喜剧的表现手法使整个故事笑点密集,后半段又引入深思,使观众笑中带泪,不禁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共鸣情感,透过贾晓玲的遗憾,让观众觉醒,好好珍惜拥有的幸福和亲情,善待身边爱你的人。材料启示(     
①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要立足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③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和呈现,因而人要自觉追求真、善、美
④优秀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决定了文化发展方向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6-02更新 | 208次组卷 | 8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英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百折不回、坚韧不拔“韧”的精神,中华文化“天人一体”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感,“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培育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延绵不断的文化韧性,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风雨如晦的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地尤为明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这种文明的韧性。这表明(   
①文化的韧性来自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包容性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的韧性来自对自身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
3 . 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交流中必须首先尊重和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疫工作总要求,为科学战“疫”指明了方向。中医药专家和人才作为中医药科普传播的重要力量和传播主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积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发挥科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传播的内容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优传播内容,增加优质科普知识供给,使民众在第一时间掌握和应用中医药防控知识,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医药文化传播要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注重传播路径的创新改革和路径研究,利用新媒体矩阵来拓宽中医药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快中医药科普速度。

最后,要让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直入人心,就是要把深奥的知识讲浅显,将复杂的道理弄简单,使枯燥的内容变有趣,通过设计中医药文化创意产品、组织中医药文化活动,把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中医药文化和知识送到老百姓身边。这场科学战“疫”正是中医药科普走进百姓生活的契机,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广大中医药界人士做大做强中医药科普知识传播,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宝贵的中医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过程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分析中医药文化在科学战“疫”中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
(3)某班举行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若你是其中一员,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5 . 在当今国际交流中,传统文化“中国元素”出现在世界各个地方。“剪纸灯笼、丝绸织品、茶叶瓷器…….”这些元素成为中外交往中一张张中国文化名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和商贸活动时,开始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深刻揭示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
②商业贸易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6 .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③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09更新 | 1063次组卷 | 89卷引用:内蒙古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7 . 考古是今天与昨天的对话,是通往历史深处的“指南针”。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大量历史遗址、文物,由此延伸了我国的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做好考古工作有利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追求经济效益 ②守护精神家园,实现人类文明趋同
③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④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0-12-12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亮出了鲜明的底色。如“民为邦本”的执政理念,“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在此次抗疫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国抗疫中的重要精神力量,加速了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步伐;也在世界各地引发了共鸣,对国际联合抗疫起到了推动作用。材料主要说明(       
①文化的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④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保持不变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 . 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打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你会发现,汉字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有内涵相契合的“哲学”“形而上学”,有“中西合璧”的“感恩节”“父亲节”,有音韵相同的“吉普”“博客”,还有“另类”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这种现象说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尊重和认同外来文化
C.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坚持多样化发展
10 .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外观灵感来自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凤凰,《山海经》中有“凤凰, 见则天下安宁”,自古有着吉祥和谐的象征。机场外观由法国设计师扎哈.哈迪德与-众建筑设计师组成联合团队设计完成。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世界的,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并日益趋同
②题材创新是实现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优秀艺术作品体现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④文化创新要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