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0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18日上午,彭丽媛邀请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人参观中国工艺美术馆。工艺美术馆中央大厅内,“中华福树”、剪纸、风筝、宫灯相映成辉,意趣盎然;行云流水的古琴演奏、华丽婉转的昆曲唱腔、独具神韵的京剧表演让人流连忘返……本次活动让来宾们充分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一做法(     
①彰显了文化有个性也有共性,增强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能够促进文明的互鉴,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
④加强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对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徐悲鸿的绘画巨作《田横五百士》和《愚公移山》代表了时代的精神,描绘出中国人民为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斗争的决心。在美国展出期间,许多美国观众为之震撼。这表明(     
A.要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B.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可以取代世界文化
C.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会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D.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024-01-1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一座老建筑见证一段历史变迁,反映一方民俗风情。截至目前,广西已正式公布36片自治区级历史文化街区和668处历史建筑,其中广西北海“珠海路—沙脊街—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广西推动历史建筑保护旨在(     

①融合不同资源,实现文化多样                    

②赓续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③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文化产业                    

④提升城市魅力,彰显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0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第一篇章文艺表演《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基础,使观众既能感知蕴含其中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也可以看到“山水入诗画”“烟雨染江南”等独具韵味的画面。下篇中“水”则寓意着中国和亚洲各国山水相依,携手同行。可见(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②文化的精神力量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③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互鉴互融
④彰显民族精神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让西方人体会到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他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也让中国读者感受到了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这说明(     
①民族平等是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③文化交流增进国家间文化认同
④文化交流能促进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文明的多样性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世界也因文明的多姿多彩而生机勃勃、绚烂多彩。这表明(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②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我们要向优秀的民族学习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泗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来文化是相对于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而言的,它是指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外来文化是一个泛指的、总体性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需要、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但是这种接纳并不是生搬硬套,全盘吸收,而是要坚持“主体性、有用性、发展性、整合性”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说照抄照搬外来文化是没有出路的。
8 . 2023年6月,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举办并发布了《中国网络文学亚洲传播报告》。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是国际大众文学阅读中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作品(     
①能够促进文明互鉴增强文化的相互认同
②可以让海外读者感悟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有利于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偏远却便捷、乡土又现代,构成了数字时代的田园图景:盘山路转过一道道弯,泥泞小路通往高山茶园,无人机盘旋空中,手机支架立在茶田,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主播忙着直播采茶。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示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从而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等,实现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这一现象反映的道理是(     )
A.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优秀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
B.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C.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要
D.坚持守正创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10 .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钟南山院士医疗团队在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发表论文,中医药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的改善率。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病变,缩短症状的持续时间,同时提高临床治愈率。对待传统中医药,我们在注重传承与传播的同时,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盘西化、紧跟潮流
C.全盘保留先继承,注入时代精神后发展
D.既要认同外来文化,也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