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北京地区拥有187家注册备案博物馆,类型丰富多样、资源特色鲜明。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北京市首次提出了“博物馆之城”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积极意义是(       
①推动文博产业发展,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②展示了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了城市品味和竞争力
④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       
①体现出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   ②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国家认同
③表明举办文化节日活动是传播文化的手段   ④对振兴茶产业和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0年2月24日,是农历的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这表明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举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得到了相互认同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共性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5 . 2019年1月24日,“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本次展览共分为家训、家书、传家宝、家风兴万家四部分,展出约60组家庭的图文介绍,136件组实物及14组视频影像内容,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经五千多年的实践、感悟和提炼而形成的优秀传统家风。“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于物质载体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0-10-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6 . 2019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强调,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就要
①致力于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传播好当代中国声音
②熟练掌握最先进的大众传媒手段,抛弃传统传媒大胆创新
③挖掘文化精髓,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情怀
④勇于承担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在山西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近平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这句话的认识。
8 . 2020年4月6日,BBC推出了一部关于诗歌的纪录片,轰动了世界。纪录片把“诗圣”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详细地介绍给西方世界。该纪录片的主持人到访中国,重走杜甫生前的足迹,把杜甫放在历史视野和比较视域中展开讲述,让西方观众感受中华诗词之韵。该纪录片(       
①尊重了历史事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传播了中华文化,能够促进文化交流
③讴歌了时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 ④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0年5月19日在世界卫生组织第73届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布,中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将作为国际公共产品为世界人民抗击疫情服务。他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是人类战胜病毒的唯一正确途径。在世界人民抗疫期间,中国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大量医疗物资援助并分享抗疫经验。材料反映了(       
①中华传统文化中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文化会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社会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0-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甲骨文,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走过百余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价值正愈发受到珍视,值得更好传承发展,这是因为甲骨文(   
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