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近日,爱尔兰举行2022年高考中文考试,这是爱尔兰首次将中文纳入高考外语选考科目。爱尔兰是继英国、法国、白俄罗斯等国之后又一个将中文纳入本国高考科目的欧洲国家。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此举是中国文化影响力在海外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
②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③有利于促进两国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④有利于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增强将中文纳入本国高考科目的欧洲国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2-05-27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高三三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外国运动员自发拍下动人场面分享在社交平台、国内外媒体纷纷点赞,各国网友针对其中亮点展开热议。

蕴藉先民智慧、中国独有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冰雕五环破冰而出,开幕式有创意、有诗意,中国古诗词得到生动诠释。无论蒲公英漫天飞舞,还是迎客松空中绽放,展现的是科技力量,是匠心独运。特别是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彰显了绿色办奥的理念。二十四节气,第24届冬奥会,2月4日开幕,仪式开始时间20:04,运动员入场仪式上中国代表团21时24分入场,这些巧妙构思的背后是温润人心的家国情怀。普通人传递国旗,中国队闪亮登场,心有中国红,每一幕都激动人心当大山里的孩子用童真唱响奥林匹克会歌,人们无法不“破防”。当数十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并肩前行,人们很难不动容。这是团结之歌,是奥运精神的注脚,是全人类的呼声。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为什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可以惊艳全世界。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其他文艺活动的启示
(3)冬奥会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请你就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再提出两条建议。
2022-05-23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市高三三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处处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承载着一座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积淀。

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变身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冬奥会闭幕后,首钢园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山西省平遥古城,废弃的柴油机厂转变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等活动举办的文化场所;百年汉阳铁厂“长”出城市“文创客厅”……工业“老面孔”化身亮眼的城市“新地标”。

一些老厂房、旧设备“锈迹斑斑”,但仍具有生产能力:洛阳一拖、自贡盐井等工业遗产,经过修缮保护与改造利用,正从单一生产向集生产、休闲旅游、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综合业态转变。一些工业遗产已不具备生产功能,但通过引入商业办公、文化产业、科技研发等新功能,也可迎来新生:北京798园区变身艺术空间,上海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被改造为巨型室内展馆。一些工业遗产通过发掘精神内涵实现功能转变:宝鸡市依托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建设成的国家级航天精神文化区,已成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乐山市通过对旧址进行修缮改造,还原“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陈列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发实验基地正成为集教育、科普研学、文物保护和文创旅游于一身的科技文旅小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的实质的知识,说明工业“老面孔”是如何化身亮眼的城市“新地标”的。
(3)请你就如何吸引游客触摸城市工业历史提两条建议。
2022-05-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人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2更新 | 1009次组卷 | 130卷引用: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虽然是一个经济、政治大国,但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一些西方媒体、政客惯于对中国进行舆论攻击以谋取私利。

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广大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意义。
(2)请结合职业特点,对新闻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各提出一条建议。
2022-05-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数据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6 . 下图所示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台。其造型是由印有90多个参会国家和地区名称的小雪花组成的一朵被橄榄枝包围的大雪花,90多个小雪花共同簇拥着位于大雪花中心的奥运火炬。火炬点燃时,中心的一缕恒久绵长的微火映照整个大雪花。下列对这一设计寓意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奥林匹克精神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守护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奥林匹克精神对促进当代世界和平与国际团结发挥独特作用
③促进世界人民平等团结是奥林匹克文化固有的价值追求
④世界各国共同为奥林匹克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数据监测文综政治试题
7 . 在2022年“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南京某书店主办了以“万物复书——2022共读文都计划”为主题的文化图书公益导读活动,通过名家导读、线上直播、线下讲座等形式,和市民朋友们共读近年文化精品图书。此次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引导更多的读者爱上图书,爱上阅读,挖掘数字文化资源的价值。这一活动(     
A.实现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发挥了新媒体的强大传播力和引导力
D.体现了社会效益要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8 . 当前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实现基于移动终端开展的全新领域和全新场景的文化消费。云音乐会、云录制、云展览、云观影等云场景的大量涌现,让文化消费越来越多地从线下走到线上,扩大了文化产品的传播范围,形成全民消费的繁荣景象。文化的云传播(     
①融合现代数字科技,营造文化产业新生态
②创新文化传播途径,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
③提供文化内容支撑,创造文化产品新内容
④增强文化发展引擎,打造文化传播新模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结晶,见证了古代世界人民友好交往的历程,今天依然可以成为国与国相通、民与民相亲的“通用语”,成为世界认知中国、中国交往世界的“解码器”,对促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情感凝聚、精神构筑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     
①通过国内外合作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②通过举办国际文化论坛、文化展览等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输出
③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开发、设计、创作、传播不同类型的创新创意作品
④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阐释和交流,在世界范围内激起文化共鸣与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在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使华夏人口遍布于南方各地。一部分人口主动或被动迁入匈奴、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在与这些民族融合的同时,传播了华夏的制度、礼仪、文化、技艺、习俗、器物,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范围,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逐渐形成。由此可见(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呈现多元格局
③由各民族文化相加组成中华文化
④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融合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