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不论身份高低、贫穷或富有、年成是丰还是歉,人们总是早早地为春节的到来做好准备。出门在外的游子,也总要干方百计回到家中与亲人一起过春节。这主要是因为(     
①春节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节日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民旅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从我国的早期绘画半坡彩陶盆上的人面鱼纹,到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再到戏曲舞蹈萌芽于远古先民祭祀娱神的典仪活动等,都承载和包含着诉说、回忆、记录历史的作用及功能。这表明(     
①文化传承需借助于一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传媒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③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变而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天南地北中国年,五湖四海贺新春。2022“国际友人贺新春”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南昌市举办,来自21个国家的43名在昌国际友人代表以及南昌民间艺人受邀参加,中外人士欢聚一堂,中外元素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形成中外融通、互鉴互享的动人画面。材料表明(     
①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相互认同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我国拥有丰富的史学传统,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到当前的清史纂修工程,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记载从未间断。而另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则因缺乏正式文字记载的信史和屡遭外族入侵而被马克思称为“印度人没有历史”。我国的史书典籍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B.中华文化比印度文化更为优越
C.史书典籍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6 .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如今,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知名度很高,让公众记住三星堆的,不仅仅是考古成果,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和文化载体。通过深挖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创意,三星堆遗址构建起文创开发、品牌营销、IP授权等核心产业链,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之路上进行了持续探索。这说明保护和利用好文化遗产有利于(     
①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促进中华文化交流传播
②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③培育文化产业新型业态,释放文化资源使用效能
④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16更新 | 1003次组卷 | 13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7 . 中国的文艺创作进入了“微”时代。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微电影、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增力量。

一些传统文艺也积极地适应社会形势,在保持着自身艺术本色的同时,拥抱互联网,走上了“互联网+传统艺术”这条“时髦”路线。

位于北京护国寺街西口的护国寺宾馆里的书场,在传统评书表演形式之余,还开拓了一个新的线上市场,带来收益的同时,也让评书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输出方式”。这条路线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首先,网上付费欣赏可以拓宽观众群体,增加表演者的收入,稳定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其次,网络世界青年群体居多,而传统文化艺术要想更好地传承,抓住青年这个大群体势在必行。


据此,有人认为: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的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多元化方向的必然选择。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8 .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关系,掀起一波“典籍热”。由此可见,提升文化自信应(   
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②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
③坚持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9 . 德是现今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见右图)。德的古字形从a(或从行)、从直,以示遵行正道之意。也有人认为“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也引中指客观规律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通,表示得到。可见(   

①汉字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②中华崇尚贤德的文化一脉相承
③文字是文化传播的最直观媒介
④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1年11月,中国刺绣展在波兰多个城市举办。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为波兰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中国艺术的窗户受到当地民俗专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的欢迎,被誉为“世界艺术瑰宝”。可见,这些作品(     
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②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11更新 | 3682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