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基层治理中的“三会”制度,是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由居委会主持召集的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聚焦群众关切、提升民生服务水平。“三会”制度推动了基层民主协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三会”制度体现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②有效推进了基层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③“三会”制度是居民自治的基础、是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④有利于保障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理念应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制定《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是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推进全省磷石膏污染防治和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省人大常委会将《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及起草说明予以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并请公众于2022年3月18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向省人大城乡建设与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反馈。该条例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采纳或部分采纳各方意见,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

《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过程充分发扬民主,适应了新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在推进湖北治理现代化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为地方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有益借鉴。


有人据此认为,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三次提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某市委强调,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佳实践地。

该市人大表决通过《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广大市民共同参与人民城市的建设管理有了立法支撑。2021年全市共有9.7万人次人民群众参与建议征集,收集到群众反映问题近1.3万余条。该市人大常委会共建立了25家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全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全年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项目和基层治理组织活动2200余场,提出法规建议3103条,其中354条被采纳。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该市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022-05-3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诊断预测卷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中坚力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定拥护者、模范践行者、有力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人大代表的认真履职。全国人大代表胡春霞说:“人民代表为人民,要积极广泛倾听群众呼声”。她在5年的全国人大代表经历中,经常走访中小企业、建筑工地、蔬菜瓜果市场、劳务市场,调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困难和需求。从提出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扶持力度到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从强化对小饭桌托管班的监管到加大对制假售假的处罚力度,从加快建立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到持续做好粮食节约和垃圾分类处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使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她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如何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

S市某区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议事决策规则,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开展代表评议社区民生实事项目活动。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订年度协商计划,务实灵活地组织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创新楼宇治理模式,做实“楼委会”等自治平台,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平台,打造出一批听民意、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下,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民主政治道路上成功探索的实践总结,既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追求。


(1)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知识,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重大的时代价值。
(3)某社区就“如何治理社区饲养宠物扰民问题”举行民主恳谈会,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实则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深刻体现了我国民主最真实、最广泛和最管用。在中国,人民有广泛参与国家治理的权利,体现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个环节。全过程民主的提出(     
①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②健全社会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
③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遵循
④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2-04-27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的新要求新期盼,深刻吸取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全面总结中国民主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的民主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我国的国家各项制度都是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运转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为更好推进修订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创“万名代表下基层”做法,发动市、区、乡镇三级万余名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如何补齐老旧小区垃圾管理设施等关键问题,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一履职于大街小巷的行动,收获民众广泛点赞。

2020年,北京市再次组织1.3万余名人大代表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具体了解民众对法规实施的满意度,明确工作改进方向,使监督检查更有实效。

2021年,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制定过程中,“万名代表下基层”的经验又一次得到运用。条例草案二审前,全市1万余名人大代表与6.7万名市民“面对面”;三审前,人大代表深入各区,在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再次与市民坐在一起,为条例顺利出台奠定了民意基础。


“万名代表下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本。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9 . 2022年3月5日,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本次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是确立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重要举措
②可以使人民多渠道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③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④使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实现了真正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简称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和独特优势,我们从中可以触摸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脉搏。

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论述精神,认真梳理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议案、建议、提案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研究拟出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初稿。其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将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印发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到部分地方进行调研,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修正草案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2021年10月、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三十二次会议分别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进行了初审、审议,并先后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共征求到1100多条社会公众意见,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2022年3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地方组织法。


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逻辑和独特优势,结合材料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
2022-04-11更新 | 43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仿真模拟卷文综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