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13日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指出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本质属性、优势特点和实践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原则,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会贯通,是全过程民主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实践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论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保障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的。

2 . 徐汇区田林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市人大设立的25个立法联系点之一。田林十二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原来居民区很多的疑难杂症,比如文明养狗、楼道堆物等都是要靠居民公约、自觉性来解决,是道德层面的约束。现在多了一个能为立法提供建议的渠道,我们基层碰到的这些麻烦事也可以通过向立法部门反映,给地方性的法规出台提供参考,这个联系点架起了一座桥梁。”


(1)田林街道基层立法点的设立体现了“全过程民主”中的(     
A.全过程民主决策B.全过程民主协商C.全过程民主实践
(2)(多选)“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句话揭示了(     
A.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C.民主协商中的人民民主真谛D.寻找最大公约数的民主本质
2022-05-01更新 | 339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3 .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

地方组织法修正于2021年初启动,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修正草案。当年10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并将修正草案印发全国人大代表,组织研读讨论并征求意见。2022年1月,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对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法修正过程中除立法机关内部反复打磨外,四次发函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意见,两次直接征术社会公众意见。

此次修订开宗明义。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总则,明确地方人大、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适当增加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织、职权,强化地方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健全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制度,扩大代表对各项工作的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专设一节明确地方政府建设的原则要求,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居民列席有关会议的制度……

地方组织法修改,只是中国浩瀚立法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但它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尤为真实可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地方组织法的修改是如何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2021年3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其中一大亮点,是将“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事实上,“全过程民主”早已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实践中体现。从出席本次全国人代会的代表构成来看,近3000名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各个民族地区。在平时工作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20年听取和审议有关报告30个,检查6部法律,开展2次专题询问、6项专题调研,这都是“全过程民主”的直接体现。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政治制度“优化升级”,顺应时代,也顺应民心,这就是中国式民主的魅力所在。


(1)结合材料,在“全过程民主”的理念和实践中,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那些职权?
(2)结合材料,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谈谈“中国式民主的魅力”。
2022-04-29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之治”,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国治理体系和中国治理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从出台党内法规到完善党组报告工作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从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直通立法机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同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一盘棋,从上到下同心协力;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截至202110月,2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对120余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计划等提出约7800条意见建议,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之治”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作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截至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26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800余条,其中2200余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吸收,1300余条真知灼见被直接反映在法律条文之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探索线下“面对面”、线上“屏对屏”的问策方式,借助人大代表“家、站、点”搭建定期征集民意的平台,最大限度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便捷度。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拓展功能,成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重要“支点”,不仅为立法提建议,还能监督法律政策落实,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带动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社区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融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载体。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修订进一步贯彻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理念,明确了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地方组织法的修改,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研究,提出修正草案。10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正草案进行两次审议,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地方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意见,到部分地方实地调研,收集到的很多意见都被吸纳到最新的版本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将修正草案印发给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组织研读讨论并征求意见。2022年1月,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委召开会议,对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提交大会的版本。2022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地方组织法走过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修法过程,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


地方组织法的修订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可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会议强调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也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防止出现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把“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国家法律。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和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坚持和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为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修订。为更好推进修订工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创“万名代表下基层”做法,发动市、区、乡镇三级万余名人大代表走进街道社区,围绕是否应该总量控制、是否应该禁止或限制一次性用品、如何补齐老旧小区垃圾管理设施等关键问题,面对面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这一履职于大街小巷的行动,收获民众广泛点赞。

2020年,北京市再次组织1.3万余名人大代表对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具体了解民众对法规实施的满意度,明确工作改进方向,使监督检查更有实效。

2021年,在《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的制定过程中,“万名代表下基层”的经验又一次得到运用。条例草案二审前,全市1万余名人大代表与6.7万名市民“面对面”;三审前,人大代表深入各区,在代表“家”“站”、基层立法联系点里再次与市民坐在一起,为条例顺利出台奠定了民意基础。


“万名代表下基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样本。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民主。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冷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健全我省就业工作的法规制度体系,2020年初,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组成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稳、保就业的专项工作报告。省政府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问题,为民办实事。同时,人大代表真正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郑重承诺,就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向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询问,督促各级政府做好相应工作,做出积极回应。召开立法论证会后,2021年7月28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修订)。以良法善治促进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分析《甘肃省就业促进条例》的修订过程是如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2022-04-20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2届高考一诊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