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2019-06-08更新 | 10220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评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2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的口号是“多快好省”,后来变为了“调整巩固”;改革开放后,我们“力争上游”,“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又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曾经的“黑猫白猫”,现在既要“抓到耗子”,又要“可持续性发展”。一个口号,一段时间,一个时代。这表明(       
①文化需要鲜明表达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       
②每个时代的口号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深深相关
③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社会的产物,烙印深刻       
④以上口号折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2022-12-28更新 | 3052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3 . 古代孟母三迁,当今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重视文化公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建设。两者相隔千年,背后却蕴含着相同的道理,这就是(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建设推动着经济建设
C.文化环境对人的素质有重要影响
D.人的文化素养在教育活动中养成
2021-01-09更新 | 3707次组卷 | 37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中学考政治试题
4 . 在我国各种文化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中,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文化(       
①来源于社会实践
②是科学的先进的文化
③采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④有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支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1-01-09更新 | 3617次组卷 | 26卷引用:浙江省2021年1月普通高中学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00多年前,驼队穿越苍茫大漠,走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中欧班列开通十年来,似“钢铁驼队”满载货物横跨东西,实现了“海丝”“陆丝”的无缝连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寒冬”里,中欧班列更化身为“救命通道”,把饱含深情厚谊的紧缺抗疫物资输送到沿线各国,为世界抗疫贡献了“中国力量”。中欧班列(     
①创造了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条件②开辟了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新通道
③促进不同文化在商贸往来中融为一体④成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范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09更新 | 332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柯桥区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试卷政治试题
6 .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经济社会的集中表现。(      )
2022-06-14更新 | 1815次组卷 | 10卷引用:专题12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模拟题汇编
7 . “合、驰、济、安、长、通、韧、互、同”成为2021“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举行“一带一路”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旨在用一个字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厚内涵,挖掘和展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成果,加深对丝路精神的认同。这体现了(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且独树一帜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从下图可以看出(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
④能否正确反映时代精神是文化作品优劣的分水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03更新 | 7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9 . 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块牌子、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追求。创建文明城市要坚守为民初心,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创进群众的心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才是城市文明永恒的追求。这表明(     
①文明重在创建,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文明能塑造人生,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明城市的建设者,同时又是城市文明的享用者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 . 许多传统手工艺产品是非遗文化,编织、刺绣等对农业、林业等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性加工。这类非遗的物质化成品,仍然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有广泛的需求和很大的市场。偏远乡村贫困人口通过掌握非遗技艺开展生产活动,的确可以为脱贫致富提供推力。

“非遗扶贫”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发挥了文化消费对脱贫的基础作用
②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
③拓展了非遗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④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质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