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6 道试题

1 .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大集:传承黄河文化

在乡村,有种情怀叫赶大集。山东沿黄开阜的历史渊源由来已久,比如济南仲宫大集,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日照岚山安东卫大集也有着600年的历史。

大集不仅仅是一个集聚卖和买的市场,也是一种精神符号。“黄河大集”,是山东推出的一项留住年味儿、留住传统民俗的创新举措,旨在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文化+旅游+好品+传播”相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步拓展为黄河流域各省区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的重大文旅品牌。目前山东正积极打造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黄河大集”成为重要载体。“黄河大集”将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连通重点景区、遗址遗迹、古城古镇古村等节点,汇集“山东手造、山东智造”优质产品,培育一批以民俗为特色的“黄河风情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使其成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具化实化项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乡乡有大集,为啥要搞黄河大集”。

黄河大合唱:奏响红色经典

1939年春,一部历史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的一座土窑洞里横空出世。在风暴和烈火交织的年代里,“黄河”的怒吼吹响了抗战时期凝聚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敌救国的精神号角,亿万民众唱着“风在吼,马在叫”,奔赴抗日战场最前线。经过80多年战火与历史大潮的洗礼,《黄河大合唱》已成为中国新音乐和中国现代文化的经典。

时至今日唱起,仍然有一股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万众一心不可战胜的力量喷薄出。山东省政协委员刘妮表示:“我多年从事研究,曾反复聆听《黄河大合唱》,每一次听都会感动地泪流满面,这说明经典的文艺作品确实能经久不衰,直抵人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黄河大合唱》,永远是中国人民心中长燃的火炬,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2)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奏响《黄河大合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12-3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10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确性。

材料二   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2023年“七一”期间,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延安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去“打卡”。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承载于其上的红色精神,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精神震撼,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让更多年轻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红色旅游已成为超越一般旅游业态的新业态,预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亿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攀登科技高峰,终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建设覆盖十四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有机联结,密切协作,共同筑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3)运用辩证思维知识,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要求思维方法和材料信息相对应。
3 . 2022年2月2日,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第2日,总票房突破10亿元。该影片选取七连战士在敌人撤退的咽喉要道水门桥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场面气势恢宏,情节感人至深,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鼓舞。这说明(     
①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②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目标
④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3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三河村一个旅游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下足了功夫,也尝到了甜头。全村梳理整合林盘资源,引进音乐文创项目和精品民宿,通过举办“星空音乐节”“民歌民乐赏析音乐会”等活动,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3000余万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三河村获评“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体现了(       
①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乡村文旅”驱动乡村文化经济共创共赢
③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同步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时代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为了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某中学在暑期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筑梦美好未来”系列主题活动。同学们阅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影片、走进红色基地,穿越时空与先烈完成红色精神的传承。开展红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是一种直接现实的物质力量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载体在红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决定作用,能够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2-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6 .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这表明(       
A.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B.文化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D.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血脉和灵魂
2023-12-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统一考试政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无论理论上或者实践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结合材料,从文化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8 . 2022年10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这颗卫星主要用于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研究,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数据支持。古籍《山海经》中,“夸父”是广为人知的中国神话人物,“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古代先民胸怀大志、探索自然、英勇顽强的精神,蕴含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试图揭开太阳神秘面纱的不懈求索。为此,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的中文简称被命名为“夸父一号”。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②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古籍能够支配和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29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周年。1992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决策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动员和激励了中国航天人一次次向科学难题发起进攻,一次次向生理极限发起挑战,一次次将凝结着民族精神与梦想的载人飞船顺利送入太空,先后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交回对接技术等关键技术,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浩瀚宇宙中铭刻下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迎来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顺利完成“太空会师”。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顺利返回东风着陆场。习近平总书记在贺电中寄语航天工作者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力量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能够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原因。
2023-12-2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10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2023年8月3日至 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举办,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     
①立足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挖掘经济价值
③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
④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