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创新续写盛世繁华。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对诗”,再到如今的“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近年来持续推出的文化类互动节目,不仅一直稳居当地文旅界的“顶流”,而且大唐不夜城已成为古城西安的一张魅力名片。这张魅力名片(     
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旨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满足世界人民的各种文化需求
③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④有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数与智,让亚运更精彩!2023年9月23日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举办。“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地屏和网幕之上梅兰竹菊不断变幻、传统越剧串起万家灯火,充满国风雅韵、江南风致;3D双威亚技术的钱塘潮涌舞蹈、全景立体影像构筑的裸眼3D拱展桥……杭州以硬核科技实力,勾勒出古都杭州的隽美、活力与现代。这表明(       
A.文化源于经济、政治又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
C.创新文化表达形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D.先进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的作用
3 . 2023年是我国乡土文化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过去这些年热度不断升高的“村晚”,在2023年以“四季村晚”的形式进入常态化、机制化的新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村超”“村B”继“村晚”而起,火爆异常,并逐渐升级为全国性比赛。乡土文化的发展(     
①活跃了乡村文化市场,守护了乡村意识形态阵地
②盘活了基层文化资源,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③融入百姓文化生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农民风貌
④反映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3年2月15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通报了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该古城村遗址距今3600至2500年,厚达数米的螺壳堆积以及大量独具贝丘遗址特色的遗迹的发现,再现了湖滨古代先民泛舟滇池、捞螺捕鱼的场景,为全面探讨古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可见,“考古中国”的价值在于(        
①推动中华文明演进的研究,增进文化认同  
②真实复原先民的社会生活,延续文化基因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④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彰显文化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近年来,乡村球赛“火”了。村民把十里八乡的篮球赛亲切地称为“村BA”,把足球赛称为“村界杯”。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     
①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②乡村文化阵地需要用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去占领
③村民需要和接受的文化,就是值得倡导和扶持的文化
④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2更新 | 5149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德保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某村不断深入挖掘土楼文化内涵,借助客家家训、客家山歌、客家演艺、非遗和传统工艺展示等项目,创新情景表现形式,做活客家土楼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客家特色土楼文化IP,成为网红“打卡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据此完成写列小题。

1.习近平在峰会上指出,中方愿同阿方一道,在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等8个领域推进“八大共同行动”,中阿双方互利合作领域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这表明中阿合作(     
①顺应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发展趋势                           
②能增强中阿共同应对第三方威胁的能力
③符合中阿双方共同发展利益和人民福祉                    
④有利于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西方“文明冲突论”者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应以西方基督文明来对抗和取代其他文明。峰会利雅得宣言强调,摒弃对特定文明的歧视与偏见,反对“文明冲突论”。之所以要反对“文明冲突论”,是因为该观点(     
①否认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实质是一种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文化霸权主义
③夸大文化的差异性而否定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
④否认世界上存在不同类型的文明这一客观事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4-26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2023年1月,S市H区集中发布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政策2.0版,区域十大文旅品牌、十大精品旅游路线,启动一批媒体创意、人才孵化等领域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成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             
②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③坚定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从入冬开始,这句谚语成为某小学孩子们的口头禅。该校将绿色生态教育纳入学校建设,开辟生态种植园。种植园被分成小块地,分别由各个班级负责管理,成为孩子们口中的“责任田”。目前,该种植园已成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开展绿色环保、科学种植、生态观测等多种活动的综合性载体。材料表明(     )
①文化教育影响青少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发展文化并享用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能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④绿色生态教育变革了教育方式,实现了教育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2023年3月高三一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10 . 著名画家白雪石先生的山水画《漓江一曲千峰秀》跃动着大自然的生机,漓江水面粼光闪烁,群山环绕,以艺术的形式展现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然风景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②文化是文人所创造,为文人所有
③山水画是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山水画的创作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3-03-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