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文物,正在新时代焕发前所未有的生命力,绽放夺目光彩。与科技联姻,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技术团队运用数字手段制作了渣滓洞楼体投影短片,使观众的感受更加强烈;与旅游相融,“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打造“红色文旅之绿色产业古色瑶乡”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模式,呈现全面小康、魅力乡村的诗意画卷;与创意嫁接,瑞金革命遗址与红色精品景区建设相结合、宁都革命遗址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金溪革命遗址与田园风光相结合、青原革命遗址与传统村落相结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绽放时代光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名句。其中描述的葡萄美酒充满着异域风情。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拥有历史悠久世界顶极的葡萄酒。据历史记载,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有葡萄酒了。2020年10月22日,以“葡萄酒文化的对话与传承”为主题的中法葡萄酒论坛在宁夏召开。以葡萄酒为媒,法国和宁夏有了更深度的交流。一批法国葡萄酒专家进驻宁夏交流葡萄酒文化。位于宁夏的中法葡萄酒教育学院已培养出600多名优秀学生,该学院已成为传播葡萄酒文化、培养葡萄酒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和日趋精湛的酿造技艺,独具东方特色的宁夏葡萄酒已经远销德国、美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并多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宁夏葡萄酒行业走向兴旺的文化因素。

3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偈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些书写在从日本运送到中国的抗疫捐赠物资上的中华古诗词,感动了无数中国网友。中国网友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这些文字(     
①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②传递了中日两国间守望相助的友谊和善意
③给予了中国人民迎接挑战的强大物质力量   ④赋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全新的时代内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电视剧《特赦1959》于2019年7月29日在央视首播以来,引发广泛的关注与好评。该剧的主创者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历史人物和故事,将其放置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广阔视野之中予以观照,使该剧获得更开阔的历史、社会广度,既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的信念、情怀与智慧,也折射出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的人性光辉。该剧的成功在于
A.坚持了取长补短,融汇了中西多种文化特质
B.着眼于历史,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
C.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D.正确把握了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中文就是东亚的通用文字,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琉球都曾经长期使用汉字。今天,在中国复兴的推动下,“汉语热”又在世界兴起。在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还表演了背唐诗和唱中文歌曲。在哈萨克斯坦,全国总人口才1700万,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的就有1万多人。在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受欢迎,就业情况良好。在巴基斯坦,汉语学得好的巴基斯坦人,常常被当作“香饽饽”招进中国公司。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的汉语教学活动已开花结果。汉语成为助推经济合作的润滑剂,更是中外民众心里的文化桥。“汉语热”成为全球潮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合作交流的增加。二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中国儒家传递“和”文化,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美”,强调“和则强、孤则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而不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共鸣和认同。三是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各种艺术节、旅游年、国家年等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深入。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汉语热”在世界兴起的原因。
(2)作为青年学生就如何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两条具体建议
2019-09-07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三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
B.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C.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