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用好降准、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此,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积极落实退税缓税政策→缓解企业压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②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扩大经济建设支出→刺激社会总供给→扩大社会总需求
③完善减税降费措施→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3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个年度的发展目标,实际上是由多个具体目标集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既追求“质”、也追求“量”的整体目标。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上论断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①做好量的积累,才能实现事物的质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辩证思维的整体性,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③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制定发展目标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④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统筹发展需树立全面观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对立法法作出修改完善,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为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这表明(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②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4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国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教育科技、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得到有力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也放水养鱼、涵养税源,有力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这些政策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增加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扩大社会总供给→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民生领域保障力度→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实现企业利润不断提高
④保障生态环保领域支出→助力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下列举措符合政策要求且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②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国内循环
③大幅度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贷资金供应→扩大社会总需求
④适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为发展添活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结合材料并运用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7 .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在立法法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两次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采取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使修正草案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切实可行。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②全国人大领导立法,不断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④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新修订的立法法增加“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条款,符合新时期的新要求新期待。立法法的修订是基于(     
①提高执法能力,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②建设法治国家,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效能
③顺应时代要求,健立健全立法体制机制
④营造守法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制定耕地保护法的议案。议案认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亟须强化耕地生态功能与耕地野生动物保护并重的理念。因此,有必要制定耕地保护法,规定保护耕地生物生态环境的内容。现制定耕地保护法已被列人全国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计划预备审议项目。可见(     
①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②人大代表通过行使提案权推动耕地保护法治化
③人大代表只有立足新时代实践才能科学行使立法权
④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立法推动我国耕地保护制度不断完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
②通过税费优惠助力企业纾困
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④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货币供给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