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7 道试题
1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这是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战略谋划的结果,是站在全球高度、立足全球视野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理性,不盲目、不保守、不冲动,是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体现中国经济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满足中国居民就业需要后确定的。从唯物论角度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的制定(     
①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③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表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在山东济南,“党员先锋车”活动自2001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泉城出租车行业的“招牌”。近年来,济南市多部门联合推动“党员先锋车”从巡游出租车拓展到网约车、公交车、大货车,“党员亮身份”一直延伸到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发展提速。此类活动的开展(     )
①是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②说明党的纯洁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③表明党的领导是激发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现代化是在农村人口占主体、且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的背景下起步的,因而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关系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演变,城乡关系则经历了“农村支持城市—城市支持农村—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上述演变折射的是国家发展战略从重工业优先发展,到经济增长导向,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变迁,反映的是伴随着时化变化我国对工农城乡关系认识的深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城乡居民福利水平提高则是贯穿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根本逻辑。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体现的哲理。
2023-12-07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九省联考河南卷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生产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③生产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发展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2 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押题专练
5 . 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这颠覆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对深入理解大质量黑洞吸积物理、黑洞质量增长、宇宙再电离等诸多方面具有广泛影响。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有待实践检验,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实践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6 . 《延河溜冰》是一幅表现延安时期军民溜冰、共享快乐的经典作品,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它描绘了当时延安社会生活中浪漫、诗意、活泼的一面,像一首革命的抒情短诗,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革命传统。这幅作品对今天的文化创作仍有启示意义,那就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真实、全面的中国
③要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马克思强调“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时代的迫切问题”,并使其升华为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②认识客观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际出发去认识世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先秦思想家孟子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下列对“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后知后觉”表明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
③“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相互独立无法关联
④“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12高三·山东临沂·阶段练习
9 .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证实,环形RNA分子是人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程序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大大颠覆了人们对经典基因表达模式的理解。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③真理是客观的不变的        ④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16-11-26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届山东省沂南一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10 . 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从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提“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由此可见(     
A.对新质生产力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表明真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要接受实践检验
C.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真理性认识具有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认识反映并反作用于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