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7 道试题
1 . 如果问下雨的原因是什么,这属于气象学问题,如果问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什么,这属于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属于生命科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以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这属于哲学问题。说白马非马显然违背事实,可白马非马的命题却包含着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理;说飞箭不动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可通过它揭示的运动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却体现着哲学智慧。由此可见(     
①哲学关注世界的总体性、问题的普遍性和表现方式的抽象性
②哲学以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但又非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
③哲学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其发达程度取决于科学发展的高度
④哲学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取决于一定时代的具体科学研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这是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战略谋划的结果,是站在全球高度、立足全球视野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理性,不盲目、不保守、不冲动,是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体现中国经济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满足中国居民就业需要后确定的。从唯物论角度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的制定(     
①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③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表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个人发展完全被动的由社会历史发展所决定

②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志和目的决定的

③生产方式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在山东济南,“党员先锋车”活动自2001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泉城出租车行业的“招牌”。近年来,济南市多部门联合推动“党员先锋车”从巡游出租车拓展到网约车、公交车、大货车,“党员亮身份”一直延伸到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发展提速。此类活动的开展(     )
①是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②说明党的纯洁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③表明党的领导是激发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在改革中彰显制度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奇迹的创造,离不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请在编号处选填相应的选项(请将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在选择题部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A.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B.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C.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D.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2.小王同学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在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
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WTO"的新闻纪录片
C.近景:村民老刘听说“乡村建设行动”即将启动,笑得合不上嘴
D.特写: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红手印的图片
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革命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4.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推动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以下观点不符合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的是(     
A.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B.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基本实现现代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D.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
5.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要看这个国家面临什么样的历史课题,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这句话启示我们(     
A.一国的发展道路要立足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
B.一国发展道路的错误必将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
C.一国面临的历史课题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D.一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这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
6.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风景这边独好”。我们自信“风景这边独好”的理由是(     
A.找到了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了道路自信
B.形成了指导党和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理论,树立了文化自信
C.在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主题
7.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8.某学校高一年级举办“坚定自信,实现中国梦”主题团队会,并且组织师生到当地的党史馆展厅参观。在这里,同学们看到了这样一组资料:毛泽东——开国大典上的讲话;邓小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习近平——描绘绿色中国梦,与人民共守“绿水青山”。这组资料反映的主题是(     
A.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B.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D.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在疫情面前,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事,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抗疫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
④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决定道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现代化是在农村人口占主体、且农村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的背景下起步的,因而工农城乡关系的演变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农关系经历了“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演变,城乡关系则经历了“农村支持城市—城市支持农村—城乡融合发展”的演变。上述演变折射的是国家发展战略从重工业优先发展,到经济增长导向,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变迁,反映的是伴随着时化变化我国对工农城乡关系认识的深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城乡居民福利水平提高则是贯穿我国工农城乡关系演变的根本逻辑。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体现的哲理。
2023-12-07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贵百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新高考月考测试政治试题

7 . 材料一   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他说:“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义是一样的。”

材料二   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的真理。


(1)在人们对事物的各种认识中,什么样的认识能够被称为真理?
(2)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2023-08-1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案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生产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③生产劳动构成了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发展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8-02-07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2 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押题专练

9 . 我国是诗歌之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诗歌作为文学基本样式之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不能得到任何生活资料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③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④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岁种薄田一顷余”说明农民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②“急敛暴征求考课”表明农民上交全部劳动成果
③“典桑卖地纳官租”反映农民受到君主专制压迫
④“明年衣食将何如”意味农民对地主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这首唐代诗《田家》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存在严重矛盾
2023-04-0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类星体中心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的极紫外辐射能谱,发现其与类星体本征亮度无关。这颠覆了该领域的传统认识,对深入理解大质量黑洞吸积物理、黑洞质量增长、宇宙再电离等诸多方面具有广泛影响。由此可见(       
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认识有待实践检验,是不是真理取决于实践的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情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