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要求整体把握漫画(如下图)内容与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自身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下列给出的标题中比较切合漫画寓意且对应哲学理解正确的是(     
A.写人与做人——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B.成才与成人——联系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C.圆滑与正直——矛盾具有主次方面
D.部分与整体——关键部分发展决定整体发展
2 . 中国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南山乐山认为“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由此可见写意画
A.是画家创作意识的产物,不能真实反映现实世界
B.能够拓展人们的想象力,体现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是对客观事物错误反映,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D.缺乏相应社会实践基础,但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3 . 当代唐宋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友冰在《考槃在涧——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中指出: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真实生活,却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说的便是艺术创作的意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诗词的意境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人脑的机能
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C.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D.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2020-01-10更新 | 1098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梦天”实验舱计划在今年10月发射升空。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完成“三步走战略”在轨建造,形成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组成的“T”字基本构型。

逐梦的30年间,不懈的创新攻关和努力,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十四号,从无人到一人一天进入太空再到多人多天进入太空,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再到驻留太空3个月、6个月……中国空间站蓝图的绘就,使飞天梦伸向更远的天际。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载人航天精神,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以“满格的信心、满血的状态、满分的表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节节向上攀登的台阶。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航天人在创造中国奇迹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5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601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考)试题
6 .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年轻干部应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知、信、行”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上述材料表明(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的政治品格
②对理想信念认知和坚守需要遵循“知之信之行之”基本规律
③“信”是“知”的升华和目的,“行”是“信”的体现和验证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参与实践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A.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 .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道德是法律的底线,法律是道德的基础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③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④道德靠人的信念约束,法律靠国家强制实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材料一   2023年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2023年立法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是把“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为更好制定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材料二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该方案作出13个方面的重大部署,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包括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这一亮点是如何体现中国梦的本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中“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说明本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的部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23-05-0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   自被赋予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以来,浙江定方案、明举措、作部署、抓落实。浙江突显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急先锋和压舱石的角色,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基固本;率先出台“五大政策包”“四张要素清单”减负降本和“畅链强链保安、能效标准引领”五大行动,缓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压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山区26县实现“一县一策”全覆盖、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老一小”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化高水平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据此,同学们展开讨论、发表评论:

同学甲:只要政府积极有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就能实现。

同学乙:浙江的共同富裕要以西方高福利社会为范本。

材料二   为高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各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反映实际问题,积极为推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言献策;在省委的倡导下,省人大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各级政府部署落实,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撬动其他领域改革;基层组织在党委和政府指导下,积极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村创建工作,切实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所体现的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2022-12-31更新 | 1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江山中学等2校2022届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