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在中东地区拉一派打一派,挑动宗教政治矛盾从中渔利,沙特长期受到石油美元的牵制,在美国带领下,不断制裁伊朗,维护美国霸权,让伊朗处于世界的边缘。伊朗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下,经济长期不景气,与全球经济脱节,贫困问题凸显。与此同时,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在中东滋生,扰乱这些国家政治秩序的同时,也给本就脆弱的经济造成沉重的打击。

材料二   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晚,中国、沙特、伊朗三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

对于沙伊两国,中国都保持着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的外交关系。正如民间化解邻里纠纷的往往是双方共同的好友,中国与沙伊的紧密关系,为此次中方居间斡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在中东不搞军事投射,不谋求特殊利益,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同中东各国交往,视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为中方的利益所在。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沙伊双方在北京举行会谈,以及达成三方联合声明,与全球安全倡议中“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的内容相一致。声明中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与全球安全倡议相吻合。


(1)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结合材料一,运用“和平与发展”的知识指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促进沙伊建交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强调“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杨光大”。

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第一,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百年奋斗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1)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事物发展趋势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2021-10-23更新 | 5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和先锋,党和人民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向他们颁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他们的英勇表现和感人事迹可歌可泣、催人奋进,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材料二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略。习近平提出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用中国的“和”文化来构建和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1)结合材料一,这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的英雄和先锋们集中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和”文化的认识。
2021-09-19更新 | 458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北京大学师生参加由中宣部、人社部联合举办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首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表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基层、青春报国的“最美”故事。青年学生学习先进事迹有助于(     
①增强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②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③加强道德建设,深化创建活动   ④提高科学素养,增强服务本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2-05更新 | 58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
A.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的独立性
B.文化自信是道路、制度和理论自信的动力和来源
C.文化自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D.文化自信决定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6 . 眼下,不少文艺创作和文化产品很关心如何提高流量,甚至有了所谓流量崇拜。流量是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最直观的指标,也可以转化为产品的经济效益。但文化产品,切不能一味“博眼球”“上热搜”、为流量而流量。这提醒我们
①大众的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
②流量对文艺创作具有导向作用
③文化创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④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以房养老”就是老人通过抵押房屋产权,定期取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住房使用权。但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一模式在我国举步维艰。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②传统文化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④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