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在中国行得通、很管用,是因为它能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能听到人民的声音、反映人民的愿望,使民主真正成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纽带。下列对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③能够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决定权
④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又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健全党在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制度机制,保证把党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目标任务以及规范要求等,落实到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中,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由此可见,在国家生活中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C.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路线D.满足群众的一切要求
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人民的事人民议,人民的事人民定”,人民通过各种民主形式,真正参与到治理中来,让“中国之治”成色更足、优势更加彰显。下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既发扬民主,又正确集中,能够把各方面的意愿紧紧融合在一起
②我国已经形成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③人民的意愿和呼声经过民主决策程序顺利成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④我国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3 .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明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5月2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阐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在浙江建立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是如何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的?
(2)请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说明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4 . 根据已有的研究,焊接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国外1885年的碳弧焊。而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在对出土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进行X光扫描时,发现了表明焊接技术存在的直接证据,将焊接技术的历史推前了两千年。由此可见(     
①认识发展的意义就在于为实践服务
②历史真相的还原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推翻原有真理
④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2023年9月12日,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的研究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自动化、高通量的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自主搭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平台,对发育中的免疫细胞开展“解码”,并以这样的海量数据为基础绘制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拓展了人们对人体免疫发育的认知,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疾病诊断、免疫治疗和新疗法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绘制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的研究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3-11-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所创作的形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志相融而成的,有一个对客观外界、印象进行筛选与提炼并渗入作者主观情志的过程。一旦形成之后,不同于原先的物体,就好比照相不等于国画。以下对形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象是对客观物象的能动反映,客观物象是形象的物质载体
②形象是艺术家通过直接再现客观物象,融入主观情志而生成的
③艺术形象一旦生成,就完全脱胎于原先的客观物象而独立存在
④形象是人脑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其形式是主观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02-08更新 | 4499次组卷 | 34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选考)试题
7 . 9月《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科学家发现了赞比亚卡兰博瀑布一处约47.6万年前的古代木质结构,可能代表了已知最早使用木材的建筑。这些发现不仅延伸了非洲木工建造的历史,也拓展了人们对早期人族掌握木工技能的理解。这一发现说明(       
①认识的深化取决于工具的延伸和拓展
②真理的发展是在前进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人类对认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诗人以江边春水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诗人寓情于景表明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江边春水和春草与诗人的离别之情存在必然联系
③不肯留、送马蹄表明联系受意识的支配,具有主观性
④江水东流、草色青青表明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3年7月,全国首例基于通用量子计算机真机的算法验证在合肥成功实现,初步结果满足预期要求,实现了量子计算应用于通信网络的良好开局。专家认为,相比于传统大型计算机,用量子算力处理通信数据有望突破6G算力瓶颈,这将开辟一个万亿市场的新领域、新赛道。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为发展作准备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经过实践检验的量子计算技术能助推通信网络的发展
③把握联系的客观性,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进步间接推动6G技术的发展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通用量子计算机的发展是自我否定、自我更新的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13更新 | 1406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纪录片《本草中国》以神奇的中华本草为切入,带领观众走进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中医文化是古人生活和医学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医学实践中被证明了的经验认识,也许在古时候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不完全准确和科学的部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更加完备的医学研究和治疗工具,中医文化和中医治疗的效果也必将越来越高效和科学。总之,这是一部用高科技手段呈现的传统中医学的纪录片,让今天的国人更深入体会和传承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谈谈《本草中国》所反映的中医文化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021-11-1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