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山海情》摒弃以苦煽情和以喜避实的惯用套路,在不回避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展现向上、向善的精气神;《觉醒年代》把视角放在“我”身上,讲述在历史画卷中具体人物的苦乐悲欢。两部电视剧均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这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是(       
①立足社会实践,体现时代精神进行文化创造②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发展大众文化,为流行文化注入中华传统思想④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凝练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列于首位的就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理解现代中国、未来中国,需要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出发
②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能理解现代中国、未来中国
③“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通过换位推理可得出“中华文明不具有间断性”
④以“有些文明具有非连续性”为前提,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着中国发展的速度,那么站站停靠的“慢火车”传递的则是.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慢火车以低廉的票价、优质的服务、温馨的环境深深地吸引着沿线百姓。在“快”步伐中也需要“慢”脚步,“快”与“慢”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快”与“慢”相互影响,应着重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快”与“慢”各有特点,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快”与“慢”相互联结,促进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
④“快”与“慢”相互贯通,要善于在个性中去把握共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2-17更新 | 1839次组卷 | 23卷引用:甘肃省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5 .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从前,人们认为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人口膨胀、生活水平提高和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水资源的短缺。其实,在全部水资源中,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人类对水资源的认识过程表明(       
①正确的认识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④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深化提供了新条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开辟出一条完善法律体系的“小快灵”全新路径,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

20214月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动了多部“小快灵”立法。20216月,反外国制裁法通过实施;202262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入二审;2022624日,黑土地保护法通过,并于81日起施行。

在这些“小快灵”法律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走访相关单位,到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意见;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收集到的民声民意民智予以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相关立法“全过程”。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将人大制度优势转为国家治理优势的。
7 . 回复信息的惯用语是“嗯嗯、都行、好的”,甚至直接回上几个表情包,这类人被亲切地称为“社交懒人症候群”,他们的说话方式被称为“敷衍体”。有人认为,当今社会压力大,人们根据社交程度选择“敷衍”或“不敷衍”,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有人认为,敷衍其实反映了麻木和冷漠,长此以往,他人也会被这种态度伤害。下列选项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上述观点都正确反映了社会现象
③上述材料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人的认识也不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⑤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