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相应的任务。

材料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希望黑龙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为我们增强发展新动能、构筑经济发展新引擎、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

黑龙江省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振兴发展,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积极传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中西文化交融、创新创业文化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持守正创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材料二·新质生产力的“来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如下图所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

材料三·新质生产力的“当下”

《中国环境报》指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时应注意:“应把大力发展战略产业与未来产业,同改造传统产业,加强优势产业结合起来,使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推动完成产业从旧质到新质的质变,把科技创新与市场创新结合起来,把提高生产的质量与提高生活的质量结合起来,通过创新驱动与体验牵引实现总的高质量发展。”

材料四·新质生产力的“去处”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民群众既是新质生产力的参与者、推动者,也是受益者。要通过开发就业容量大的新兴产业,拓宽多元化、高质量就业渠道。引导新质生产力发展惠及更广泛人民群众,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要把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追求,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注重分好“蛋糕”,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体现到千家万户都能过上好日子上。

材料五·新质生产力的“法途”

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近日通过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标志着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立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条例》以创新引领为核心,提升产业链水平,拓展应用场景,加强开放合作,并提供支撑保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质生产力。它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安徽省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法眼看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法律纠纷,重庆外国语学校邀请法官进校园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对一些案例进行了法律解读。

案例一   2023年7月,某微博网红大V为博取流量,长期发布关于比亚迪公司新能源汽车的不实负面评价,遭到比亚迪公司起诉,随后该账号显示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处于禁言状态。

以案释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二   2023年7月,理想汽车将山东临沂一家公司名为“临沂新理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汽车贴膜店(门店招牌名为理想汽车贴膜工厂)诉诸法院,法院审理后要求该汽车贴膜店赔偿2万元并更名。

以案释法: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例三2023年12月,小米汽车发表声明两家媒体人员在签署保密协议的情况下,泄露保密拍摄内容。之后,两家媒体也先后发布了道歉声明,对涉事员工均处以辞退处理,永不录用。据悉,两家媒签署保密协议金额共600余万元。

以案释法: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对“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应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淘汰传统产业”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4)结合材料二、四,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从我国社会矛盾的角度说明怎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5)结合材料五,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对上述案件进行简要解读。
(6)结合材料五,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立法的意义。
2024-05-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习近平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该观点启示我们要(       
①尊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②分析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④坚持矛盾分析法,看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10-06更新 | 651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网上)测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