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生态文化绵延数千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传统思想今天更应提倡,如今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生态意识的觉醒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
材料一: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以华夏古村名镇、茶马古道等地域古丝绸之路生态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为载体;以森林(茶、竹等)、湿地、荒漠、海洋、草原等生态文化为内容,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区域间、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生态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化精神,赋予古丝绸之路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新的时代内涵;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创建互联互通的条件和环境,助推陆海丝绸之路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多方合作。
材料二:当前,大多数企业是以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来决定如何发展;一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式陈旧,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而引进夕阳产业项目;为了商品的销售不惜耗费宝贵的资源进行过度包装,超标偷排废水、废气;人们为满足口福而贪吃珍稀飞禽走兽,为了方便生活而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五年规划,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五化协同”以绿色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在落实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如何发展生态文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消费者和企业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校园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提两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2016-12-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焦作温县一中高三突击训练政治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扁担沟镇党委通过实施党建+凝合聚力,助推产业兴旺,乡村宜居,乡风文明,不断提高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建+集体经济,尊重农民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民投身乡村振兴,让乡村经济强起来。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思路,扁担沟镇党委因地制宜结合各村区位优势及产业特点,探索推广黄沙窝村、吴家沟村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石家窑村支部+村办企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实现党建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党建+阵地建设,让党组织活起来。扁担沟镇党委以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年为契机,以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为抓手,紧紧围绕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的五个基本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普通党员进党校、过政治生日七一表彰等活动,发挥先进党员引领作用,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凝聚了乡村振兴合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扁担沟镇党委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是如何彰显党的先进性的。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是中国小麦播种面积最大的省份。2023年5月底以来,河南遭遇了近十年来最严重的“烂场雨”天气,导致一些地方麦田积水,麦穗发芽霉变等现象。

5月30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召开全省“三夏”工作专题视频调度会,分析研判气象趋势,安排部署夏收工作。楼阳生指出,当前正值麦收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三夏”工作尤其是夏收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抓、具体抓,加强统筹、精心组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到应收尽收、应收快收,坚决打好打赢夏收工作攻坚战,最大限度减少农民群众损失。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不利天气对夏收的影响,某镇紧急组织调动各方力量,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发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麦收问题,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做好抢收抢晒工作,与大雨赛跑、争分夺秒,确保每个家庭每个田块粮食都要“颗粒归仓”,让党旗在“三夏”一线高高飘扬。


请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说明河南省各级党组织是如何确保每个家庭每个田块粮食都要“颗粒归仓”的?
4 .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特别提出,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材料一:经济增长与一个国家的劳动人口增长密切相关。“人口红利”可以简单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关键的比较优势之一就是廉价劳动力。而今我国的人口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青年占比下降等问题使得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供应不足、人工成本上升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材料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使很多家庭欢欣鼓舞过后又陷入了理性的思考,孩子今后抚养和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女性担心自身的工作和事业发展受到影响、优质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这些都会导致不少家庭在做生育决定时犹豫不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所面临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就如何打消符合条件家庭“生不起、养不好”的疑虑提出政策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